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论著给副词下的定义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的词。前几年邢福义先生发表文章指出一些副词有时修饰名词,把副词的定义修改为修饰动词、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这也就是说,人们一般认为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组合,有时也与名词组合。大家都承认语言组合有层次性。我们知道处在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不能直接组合,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在语义上应该是讲得通的,因而也是可以单独站得住的。语言的层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副词与一些语言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修饰性状语类型的动词完成体变异验证性研究表明,修饰性状语的存在与否对完成体变异有显著影响,但时间状语对完成体变异的影响并不比非时间状语有显著优势。使用状语从句的完成体正确率和标记率都较高,说明比使用单个副词或短语作状语更容易让学生做出完成体的决策。同时,修饰性动词和动词情状体有交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读《殷都学刊》1986年第3期姚汉铭同志《动词“名物化”问题新探》,很受启发,获益颇多。作者认为,应该在名词和动词的定义中,把“事”字逐出名词定义,添入到动词定义中去,并说所谓“名物化”实际是“事件化”,是动词自身固有的含义,从而否定了动词名物化的意义根据。甚有见地。但是,为了否定名物化,作者对名物化主张所凭借的两种语言现象说是“重谓式主谓词组”“重事式动宾词组”,这在笔者看来,值得商榷。文章说: 动词“名物化”主要发生在由“纯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两部分间加“的” 和由“纯动词”居动位的动宾词组倒位后在两者间加“的”这样的结构中。这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4.
论词组(下)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 在词组的研究中,词组的类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词组类型的研究,可以发现某种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和民族特色。 词组具有两面性特点:一是作为造句材料的个体性(单词性),一是作为词和词相结合的整体性(结构性),因此词组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个体性特点出发,可以根据词组中心词的词性分为名词性词组,包括以某些代词为中心的词组,(如“伟大的战士”、“我们中国人”、“你和他”),动词性词组(如“完成任务”、“我骑”),形容词性词组(如“聪明伶俐”、“不怎么样”、“身体健康”)。根据能否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句法分析上主要采用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成分分析法,一种是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的语法著作大都认为,一般的主谓句,就它的直接成分来说,只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有时候句首可能有全句修饰语,句子的某个位置上还可以有提示成分、独立成分这类特殊成分。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一书,在第24页明确地指出:“主谓句的直接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不是句子的成分,而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它们可以离开句子而存在,所以只是句法成分即词组成分。”  相似文献   

6.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单句结构分析,在句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在汉语语法单句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好多语法著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前后论述不统一。比如大家都承认: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有的语法著作,前边讲到词组时说,一般的词组有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四类;可是讲到词组作句子成分时,却只讲联合词组、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另外两类词组呢?不提了。为什么如此?因为这类著作里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承  相似文献   

7.
试论上古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词组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怎样区分上古汉语的双音词和双音词组,换句话说,一个双音节的语言片断,怎样认定它是词而不是词组,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五十年代初,王力先生曾在《词和仂语的界限》一文中指出:“必须承认,词和仂语(相当于词组——引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为此甚至一度考虑过取消仂语这个名称。其后语言学界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但始终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这还主要说的是现代汉语,至于划定上古汉语的词和词组则更增加了两层困  相似文献   

8.
要认识词组的性质、特点,必须考察词组存在于什么地方。我们认为,现代的任何一个词组,尽管其组成材料是词,但是它并不存在于词与词的合成中,而是存在于句子里。其理由如下: 合乎语法结构规则的两个词在一起,不一定都是词组。“吃食堂”、“喝西北风”是词组;“喝茶馆”、“喝东南风”不能承认是词组。这种差别不是词义或语法规则有什么差异造成的,而是前者存在于现实语言之中,后者尚未存在。词组是现实语言中存  相似文献   

9.
语法与文章     
前 言 一提到语法,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名词动词,单句复句,单句成分和复句层次等。我们不否认,这是语法。但我们还要说,这不是语法的全部。我们在这里说的题目是“语法与文章”,要在文章中研究语法,用语法分析文章,把语法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这样做是否太牵强了呢?不是。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律。文章呢?文章是各级语言结构的有机组合。张寿康先生在《文章学说略》中说,“汉语是组装型的”,文章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相似文献   

10.
英汉"矛盾修饰"手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矛盾修饰指的是在同一个语言成分中,语义相互矛盾的语言单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言现象。用于这类修饰的词叫做矛盾修饰词。在英语中,矛盾修饰历来被看成是修辞手段的一种,这种修辞格叫Oxymoron(矛盾修饰法)。在汉语修辞研究中,通常没有矛盾修饰这种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言现象。陈望道和宗延虎等人所说的“反缀”、“奇语”和“反映”实际上就是指这种语言现象。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汉语中的这种类似现象也叫做矛盾修饰。本文以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缀”的定义、解释作为切入点,从结构形…  相似文献   

11.
论词组(上)     
一 词组的名称和定义 1.词组的名称 在谈词组的名称之前,先谈谈汉语里究竟有没有既不同于词,又不同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词组。许多语法著作承认有这样的语法单位,但也有不少语法著作否认这种语法单位的存在。如丁树声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就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结构的分析跟句子结构的分析合为一体,说“除了一个词的句子以外,每个句子都可以分成多少个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句法关系,造成一定的句法结构。”(9页)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也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和句子都混合在词的配合关系之中,说:“词和词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语法论著在讨论动词时,都不谈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动词以及动词性词语的问题。其实,比较细致地描写和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考察和说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古汉语“有……者”句式,是指动词“有”带有以名词+者,或以名词性“言”字词组为宾语的动宾结构。它的句首常带有表示一定空间范围的省略型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构成的方位词组,也是表示某种广义处所的,所以这里统称之为处所词。这类处所词应该属于何种句子成分,语法学界意见不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粗陈管见,以求正于同志们。“有……者”句首涉及处所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有……者”句首不带处所词,以“有”字开头,引出陈述的对象。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一、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的区别在语法教学中,特别是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的纠缠问题。这是因为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从结构关系到结构形式都极其相似,很容易混淆起来。因此,在讨论双音节谓补词组的时候,应该先分清它和谓补式合成词的界限,否则,就会影响对句于成分的划分。例如: ①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大地。②中间靠右的玻璃柜里放满了古玩。这两个句子中的“染红”和“放满”到底算谓补式合成词,还是算双音节谓补词组呢?  相似文献   

15.
何冬云 《学术探索》2012,(5):163-165
语言中的时间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既是一个语法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合乎语法正确的句子,不一定是合乎交际意义的句子。为此,通过分析"有界时段"(DTP:Defined Time Period)和"无界时段"(NTP:Non-defined Time Period),从认知角度讨论二者,即时间状语与动词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有些特定的语言单位既能作某一动词的状语,又能作该动词的补语;即动词的某些限定性或修饰性成分,可以通过句法位置的变换,由前置于动词居状位变成后置居补位,或者由后置于动词居补位变成前置居状位,这种语言现象,可以称为汉语的状补换位。“形容词 不定量词”是一种具有状补换位功能的语言单位。它包括“形容词 (一)点(儿)”和“形容词 (一)些”两个子类。这两个子类的意义和换位能力基本一致,在使用频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因此,讨论前者更具有代表意义。状补换位实际上是动词与其修饰性或限定性成分之间的一种语序变换。语序既是…  相似文献   

17.
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汉语的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这是汉语教学界的一个表层化的通行认识。本文经过考察发现,这种结论是不够严密的,同时也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出决定动词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和分词同形的从属连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它们与动词关系紧密,因此有时难以把这些从后连词和自由句法结构截然分开。有的连词保留了动词特有的某些性质,而另一些连词与简单连词相似,就可能完全丧失了这种性质。某些连词可以像其他分词一样,带有自己的状语,如s。pposingthat可以扩展为supposlnsforthesakeofargumentthat;而有些连词却不能带有状语,但可以同许多动词一样,后面接that以外的连接词,比如,SSSISg和CoCSid。ting之后可能接how或”hat等同。正因为与分词同形的复_从属连词的情况较为复杂,所以说它们处于动词和连词之…  相似文献   

19.
侯晓菊 《阴山学刊》2002,15(2):54-56
古代汉语的“……之于……”式不仅可以用在主语后 ,也可以用在宾语后。“于”字介词结构是修饰、限制谓语动词的状语成分 ;“之”字并没有实际的语法意义 ,也没有起改变句子结构的作用 ,它仅仅是使“于”字介词结构在语义上的作用加强 ,也使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0.
英语广告语多利用词缀,名词词组及单句,简短明了;汉语广告语则多用动词词组,复句及话题结构。两种语言的显赫范畴差异是两者广告语差异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