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二元论思想也曾多次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由于他一生思想复杂多变,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思想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用哲学的二元论思想分析他的作品,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劳伦斯生长在工业革命的大历史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家庭背景让他认为:世界是由对立矛盾组成的。在完成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自身经历,他的二元对立观点逐渐形成。但是,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劳伦斯的二元对立观逐渐转变成为“二元一体”的理论体系,说明作者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的单纯的对立理论。  相似文献   

2.
人的价值问题不仅是哲人研究的课题,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许多重要文学家都积极探讨它。劳伦斯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是如何探讨的呢?劳伦斯是一位严肃作家。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的。在他看来,小说是一种“缩影”。①“因为人在观察宇宙时必须借助于某种理论,所以每一本小说都必须以某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根据或骨架”。②几乎他的每一本小说都蕴含着、浓缩着他那关于“存在”的理论。下面,让我们通过《虹》来窥视一下劳伦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7)
我在加拿大渥太华时,租住在劳伦斯家里。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偌大一套房子,只有劳伦斯一个人住,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第一次见面,劳伦斯让我很吃惊,年近七旬的老人居然仍能保持身材挺拔、精神矍铄,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老气横秋。他满面笑容地伸出一双有力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型的伦理学,他试图表明当代人迫切需要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伦理关系.他的产生不仅是伦理关系进化的必然,同时也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以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为模本,以生态伦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来说明劳伦斯在小说中是如何来体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的,并指出:在那个时代,劳伦斯就已经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1885——1930)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劳伦斯的出现,对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在现代英国文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象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那样大的争论、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了。尽管他的一些作品曾在英美等国遭到查禁,尽管评论家对他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尽管他是一位争议最多的作家;但是,劳伦斯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正日益俱增。鉴于此,由华东师大等单位发起,日前在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召开了我国首次国际“D、H、劳伦斯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中外  相似文献   

6.
火的洗礼,灵的颂歌——评劳伦斯诗歌中“火”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通读他的诗歌,会发现"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火"体现了劳伦斯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最美丽、最智慧的人性,而且代表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旨在通过对"火"的意象的分析,探讨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与劳伦斯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1885——1930)出生于英国南部的诺丁汉郡,他二十几岁便离开了那里,然而,他的重要作品几乎都是以诺丁汉为背景的,同时,他还专门写了一些杂文表述自己对故乡的感受。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劳伦斯对故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作家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另一方面,作家对故乡无比厌恶和憎恨。这种心理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劳伦斯对英国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他生活在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他的早期作品以比较明朗的态度赞扬了新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表现出了他对女性的同情。人们一般把1915年出版的《虹》,看做是劳伦斯对女性最伟大的同情之作,而把1920年出版的《恋爱中的女人》看作是劳伦斯由女权运动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虹》的命名、写作背景和主题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指出劳伦斯其实在《虹》一书中体现的是他对女性主义所持的矛盾态度而非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D·H·劳伦斯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H.劳伦斯是20世纪颇受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禁区,致力于描写原初的人性。本文结合劳伦斯所创作的三部重要的作品,分析了成长环境对于劳伦斯道德观的影响及其作品所体现的自然本能观和自然主义道德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劳伦斯的道德观和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V.de.S.品托在评论 D.H.劳伦斯的诗作时,曾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小说《虹》、《恋爱中的妇女》很好地体现了劳伦斯的诗歌天才”,然而,另一位重要的劳伦斯评论家R.P.布兰克漠在《手势语言》中,却把劳伦斯的创作统称为“一片废墟”.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虽然使后人对劳伦斯作品产生更多的争执与不解,但同时也为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打开了一扇理解之门:使我们意识到劳伦斯独特的诗歌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巧妙运用.这当然不是一个新的文学技巧,人们也早就注意到他的作品中充含了无尽的象征寓义;然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以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诗坛上一位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如同他的小说创作成就一样伟大。返朴归真,摈弃矫揉造作的格律,返回质朴清新的形式和自然率真的语汇是劳伦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他使用日常自然口语的词汇、句法和节奏写诗,诗行却具有日常口语所没有的那种音乐感和抒情性。他以社会批判和心理学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以及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探索和研究了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风格,并通过几首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劳伦斯的诗歌艺术具有品质率真、意象鲜明、感悟深邃的特点,该特点确保了劳伦斯诗作在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3.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多才多艺;性格复杂,著述丰硕,颇具魅力。有人曾将其作品与印象派联系,也有人将其与野兽派、立体主义和未来派相提并论。可是很少有人将其作品与表现主义相比较。这当然有其原因:劳伦斯在其作品中从未提及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的任何代表人物或代表作,显然劳伦斯对表现主义的始末不甚了解。事实也正如布里翁·米切尔所指出的那样:“表现主义对英国戏剧、散文及小说的影响几乎等于零,表现主义在文学中甚至还未获得英国评论家的承认,更谈不上让英国小说家去仿效了……英国评论家于1924年前后开始讨论表现主义,而这时表现主义在德国已日渐消逝,因此可以推断表现主义对英国作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4.
戴·赫·劳伦斯作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他诸多的作品中,被称为劳伦斯的天鹅绝唱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就是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令今人瞩目的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观,对劳伦斯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劳伦斯热”方兴未艾之际,劳伦斯作品的中译本已纷呈在读者面前,但《白孔雀》——这部使劳伦斯不自觉地步入文学创作生涯的奠基之作——却姗姗来迟了。作为现代英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天才作家之一,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能不译介给我国读者;事实上,无论是他的哲学思想还是他的艺术风格,都在《白孔雀》中有了基本体现。他最重大的创作主题之一,即性的主题也已初露端倪,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雏型业已诞生,只待日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伦斯这位文学大师待一  相似文献   

16.
戴·赫·劳伦斯说过:三百年内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作品.这种悲观论调不是出之无因,不少人由于政治偏见或狭隘的道德观念,对他无情地责难或诽谤,过多地批判他的偏颇谬误,不适当地谴责他的天真幻想.高尔斯华绥称他的作品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脆如玻璃,纵然有一点光彩.”①甚至连相当赞赏过他的默雷于1953年写给弗莉达的信中说:“呃,《虹》出版后,其中一半我都无从领会.”②他认为劳伦斯不是个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继承传统,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大量地使用了方言;他的方言有辨别人物的功能,是人物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标识,能做场景介绍,还有伪装的功能.他创造性地发挥传统,让方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他用方言与标准英语的相对来表现男女相对的哲学思想,他还用方言讴歌人类原始的性爱.  相似文献   

18.
《马贩子的女儿》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人是受生理本能驱使的动物;人的命运是由环境决定的;追求叙述的客观性。劳伦斯是一个受自然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阐明了人类只有摆脱工业文明,回归自然和本性,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研究在中国——90年代劳伦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上,D·H·劳伦斯是一位长期以来争议最大、毁誉不一的极其独特的作家。从本世纪20年代末劳伦斯的作品传入中国至今,我国的劳伦斯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二三十年代的孕育期,80年代的萌芽期,90年代的起步期。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劳伦斯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二三十年代对劳伦斯作品的零星译介和浅尝辄止的文本赏析,到80年代中、后期对其作品(主要是小说)的大量译介与初步评析,尤其是在1986—1988年国内兴起“劳伦斯热”的两年中,我国的学术界与出版界尝试着“在翻译其主要作品的同时,对他进行全面的分析,作出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小说中,你务必不要去寻找那种老式的、固定不变的自我——即人物的自我。这里你会看到另一种自我…… ——D·H·劳伦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每个时期的文明必然产生出它特有的艺术,而且是无法重复的”。自劳伦斯20世纪初叶涉足文学殿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时至今日,对劳伦斯的评判,仍众说纷纭,毁誉不一。不论褒贬抑扬,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劳伦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现代人与未来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劳伦斯的艺术创作,凝结着一种激昂的时代精神——“旧人”的死亡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