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最讲究一个“福”字。逢年过节,随处可见大红的“福”字,让人感受到“迎春接福”的浓厚气息。  相似文献   

2.
“门”做部首要组字,组字都得添里边。“门”里有“人”亮“闪闪”,“门”里有“木”好空“闲”,  相似文献   

3.
本用新的“字考古”方法,考出“蜀““叟”字的“古”,并接合古籍中的“字资料”考证古蜀人蜀地的变迁史,并由此破解人们广泛关注的三星堆柱目人铜面像之谜。  相似文献   

4.
“乙”字给人的印象.总是柔顺、谦卑,无意去争什么天下第一的,就像水中浮动的一只鸭子一样普通。可是后来却悄悄攀上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亿”字.成了亿万富翁,身价万倍了,于是就飘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甲骨文字形实际,在前人“六书”说、“三书”说的基础上,提出用象意、形声“两书”说分析甲骨文形体结构。在确定具体字的归类时,对异形同字应区别对待,对未识之字可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6.
“诚信”二字的原义是互证的,《说文解宇》解为“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人言则无不信者。”这个解释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二字都和人的言语有关。言出于心,“诚信”首先是人的言必由衷,正如《礼记·大学》篇所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其次,“诚信”外化为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甲骨文中,后是司字的反写,即后司是一字,皆读si,周因於殷文才分为二字,后才读同后音,即《说文》所云:“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这是周以后才具有的后字的字音、字义,即后字的“今音”、“今义”。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9,(26):54-54
《南京历史上的清官》记录了134位好官的廉政轶事。“三辅之地第一良吏”的米万钟,“任官三十年、清白如一日”的小于成龙等等,有的轶事使人从心底发出钦佩,有的轶事使人黯然泪下,有的轶事使人感悟良多,这一切都源字一个“廉”字。古往今来。每一位流芳千载历史人物在丰功伟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廉”字。离开了廉,离开了一颗忠诚的公仆心,离开了一身坦坦荡荡的正气,终将会被历史否定,被人民唾弃。  相似文献   

9.
陈世旭 《社区》2010,(14):20-20
明代书法家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以“草圣最为难”一句开篇,讲的是书体。若论单个的字,则显然最难写的是“人”字。“人”字只有两笔,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越不容易写好。然而,真正难写的“人”字,是从社会学角度讲的那个“人”字。日前,有朋友从网上给我发来一则关于“人”字最难写的文字,将社会学意义的“人”字作了相当广泛深入的解读,主题是“人”字的两笔有一笔没有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生。行文简洁明了,议论十分精彩,姑作适当整理删节。援引于此,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0.
布希奇 《可乐》2010,(1):9-9
同事阿简与老公通话的最后一句很特别,有时是“我们一起想个字”,有时是“我们一起想首歌”,有时是“我们一起想种水果”……说毕,两人同时收线,不多讲半个字。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古经“孚”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古经中出现频率甚高的“孚”字过去曾有多种解释,本文认为前人对此字的解释是不妥当的,“孚”是一个通假字,其本字为“朋”。“报”乃是一种向神灵敬供饮食的祭祀。在占卜之时,若给神灵敬供饮食,神灵方肯告诉人吉凶,并保佑人吉利。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各种汉语词典,在援引成语“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出处时都明确指出:“丁”与“个”字形相近,“丁”即“个”之误。文章对两个字的形体演变轨迹以及历代名人应用这条成语上的共识,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丁”字并没有错,同时,否定了某些人长期以来判断上这一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释“介”     
许慎《说文》:“介,(画)也,从八从人。”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介,象人著介(甲)形。”《汉书·五行志》:介者甲,甲,兵角也。《左传》:“或梦伯有介而行。注:介,甲也。”《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毛传》:“介,甲也。”等等众说纷坛。根据字形,“介”的本义应是披甲之人,即披坚执锐之士兵。于是,许多与此有关的字或解释渐成为“介”字的引伸义,“介”字便有了多种意义了。 1.介有疆界之意。《说文》:“介,■也。”徐灏注笺:“古疆界字只作介。”《诗·周颂·思文》:“无此疆而界。…  相似文献   

15.
以“体、用、造、化”的“四字诀”所阐述的文化遗产“格致论”,包括“体”之“名、形、质、色、饰”,“用”之“人、地、事、用、价”,“造”之“材、具、序、诀、仪、艺”和“化”之“天、地、人、变、生”。“四字诀”是对“生生遗续”之概念体系所囊括的“生命礼仪、生态亲和、生计方式、生产技术、生业组织、生养制度”的“六生”体系的再阐释。“四字诀”和“六生体系”,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发掘,也是我们对符合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一种探索,期许此文化遗产“格致论”,对文化遗产之“传家”方法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离骚》中的六处“民”字不能一概而论。综合文学史上各家之说,结合全诗意脉,并考之屈原的生平与思想,可知:六处“民”字均可作“人”通释,但所指不尽相同。在“哀民生之多艰”句中偏指屈原自己;在“终不察夫民心”句中兼指朝臣中的善恶两方;在“民生各有所乐兮”和“民好恶其不同兮”二句中均泛指人们、一般人;在“览民德焉错辅”和“相观民之计极”二句中都特指国君。  相似文献   

17.
“疑”字是一个形体结构变化极大的汉字,历代学者对其构形与构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各说不一,就是近代学者以甲文金文为研究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郭沫若和徐中舒二人的解释较为明确合理,他们不但说明了“疑”字各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而且说明了各构件的变化来历,同时说明了“疑”字由象形发展为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某者,蜀东内江人,字轩云,号里影,别号逍遥少主,又人送外号“村长”也。  相似文献   

19.
人君南面术:周秦道家学说的核心蔡国相周秦道家学说的全部内容可用一个“道”字来涵盖,而“道”的本质又归之于“无为”二字。长期以来,探其精义者不可胜数,其中不乏很多真知灼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某些人的傅会穿凿,对这一学说的理解便有了深浅广狭之别,迁强晦涩、...  相似文献   

20.
侃爷小传     
王玉 《北京纪事》2010,(3):47-49
老北京人习惯把一些能说会道的,上至国家机密、下至油盐酱醋,无所不知、无所不谈的人称为“侃爷”。而我高中时代就有这样一位“侃爷”。侃爷人如其名,还真就单名一个“侃”字,他的姓氏在哪朝哪代都绝对属于恶俗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