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须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10-20
过去五年,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发展平台和研究力量的全国性分布特征更加明显,学术专著、教材、民族知识读本、论文、研究资料汇编等不同类型成果的产出成绩斐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创建实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多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与实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等九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创建实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将会继续成为研究热点,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新一轮助推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新的国内外局势下的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等很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学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学科理论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应加强中国民族理论"三大体系"(学科、学术和话语)、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基础理论、西方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理论政策新动向等议题的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吉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6):107-111
本文围绕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线索,对三代领导人的民族思想进行了分析、概括。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也正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民族理论学科在指导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必须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传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认为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它产生的前提和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并因此而具有政治性、本土性、实践性三个特点。马、恩、列、斯的民族理论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基础;毛泽东思想阶段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创立时期;邓小平理论阶段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科趋向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王希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职能王希恩学科职能的研究关涉到学科的价值定位和工作导向,是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和条件。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建设尚不完备,学科职能的研究尤不充分。因此在这方面做点工作是有意义的。本文试提出中国民族理论五个方面的职能,期望能引起更深入的讨... 相似文献
5.
杨昌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1)
民族理论是政党和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中国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创建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梳理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史,讨论它的贡献,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地位,自觉地运用民族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民族音乐学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后,时至今日已成为音乐学诸学科中最为活跃、最富生命力、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正以其先进的方法论与科学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与学子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7.
何一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1):1-25
中国城市史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队伍处于年轻化、高学历化、高职称化的态势,其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建设在近年得到较大发展,新型人才培养也得到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城市史学科在“十三五”期间有很大发展,不仅突出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中国城市史课题远超“十二五”期间的立项数,更表现为发文量和专著出版有着较佳的表现。基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十四五”规划调研所获相关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文章对近年来中国城市史学科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前沿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也给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理论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民族理论学科应加强我国民族关系本质属性的研究、民族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的研究、民族和谐的标准要求和目标任务的研究、影响我国民族和谐的矛盾问题研究、促进民族和谐的政策措施研究、实现民族和谐动态过程的研究、当前民族问题实际的研究。这七个方面的研究,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观的研究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民族学、社会学的发展与民族社会调查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民族社会学理论研究兴起,译介类成果陆续出版,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应用研究逐步深化,学术团体组建,学科刊物发行,我国民族社会学学科初步形成,学科地位已基本确立.但客观而言,目前在研究中仍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基础理论薄弱,专业研究队伍不足,学术研究的反思意识与规范化程度较差,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面对和解决,并在综合创新、优化结构、从实求知、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推动学科规范化、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淑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纲领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前提和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82-85
中国民族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在研究方法、民族概念、民族发展、民族问题的内涵、民族关系特征、民族纲领及政策、民族理论研究的内容、民族理论体系等方面有创新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教育及其学科的历史回顾、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其发展已近百年。新中国建立后, 1949 ~1966年,是民族教育的起步阶段; 1966~1976年,是民族教育遭受重创的阶段; 1976~1984年,是民族教育拨乱反正、逐步恢复的阶段;1984~20世纪末,是民族教育的学科建立阶段。纵观新中国建立后民族教育的发展,虽然在总体上经历了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历史进入 21世纪后,显然,中国的民族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都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并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尤其是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自身发展"的观点,指导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及其深化。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为全面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4.
金炳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2,3(5):1-4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是全面总结国内外民族问题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理论成果 ,在许多理论观点上有重大的突破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赵学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89-92
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金炳镐教授著的《民族理论通论》对民族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入研究该书的理论体系,探讨该书对民族理论学科建设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看出该书是填补此方面空白的珍贵宝典。 相似文献
16.
姚茂臣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从五十年来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任务出发,认为二十世纪新中国的民族工作经历了开创和探索、转折和发展、新探索和大发展等三个时期。这是一种新的、有别于目前权威的划分方法。阐述了我国五十年民族工作的十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并渗透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6):14-16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论述,在民族的定义、民族工作的主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干部的培养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的新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之后的又一新发展,对新世纪中国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乐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论述,在民族的定义、民族工作的主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干部的培养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新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的新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之后的又一新发展,对新世纪中国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先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人们总结实践的经验,提炼出理论,用来指导后来的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错误的理论则导致错误的实践。理论对于实践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所建立、指导中国沿着正确道路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建立、丰富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1年到1949年,即民主革命时期,它的特点是在探索中初步创立了民族理论;第二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底,即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期,它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民族理论体系;第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它的特点是在继承原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有新的深化和发展,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宝库。本文侧重对第三阶段的民族理论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