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全体社会成员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表现为在劳动过程中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两部分构成,这两种分配结合在一起使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分配理论是理解不同经济学说的价值、伦理基础的关键所在。按劳分配规律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经济规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了国家计划对劳动力与收入分配的严格控制。但按劳分配规律自诞生之初就蕴涵着导致自身崩溃的矛盾,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与中国的改革都是对这些矛盾的反应。中国分配制度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个体利益与权利的扩展,也就成为理解中国改革进程不可逆转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财产上的权利和利益更加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状态,这不仅为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而且对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只有运用物权法特有的方法、手段对多层次的财产权益进行确认和保护,才能切实保障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 ,以及在经营者控制经营活动的情况下 ,极易产生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问题 ,所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就成为完善企业制度的必要手段。财务监督其实质是所有权监督 ,其具有两大监督体系 :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采取何种监督体系 ,应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 ,因此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点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注记:(1)分析劳动力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决定过程;(2)探讨生息资本与利息的关系并提出资本使用权商品的概念;(3)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的价格、产量及利润进行定量比较,由此揭示垄断所造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评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设想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内涵;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具备这种前提条件;我国至今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原则;应当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来确定正确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又是社会主义必须付诸实践的一个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对按劳分配提出质疑,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商品经济二者是矛盾的,企图既发展商品经济又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是不现实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只好放弃按劳分配原则。”(《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按劳分配究竟属何性质,它与商品经济是互相排斥还是可以统一,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怎样的特点?这些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急需从理论上作出充分的说明。本文就此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9.
<正>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费品分配领域一直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它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按要素分配”的对立物提出的。不可否认,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所奉行的分配原则较之“按要素分配”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时代进步性,它应该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实际执行的结果并非如此一致,按劳分配的初衷本是要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而实际是多劳不能多得,或者不能获得与劳动付出相适应的报酬;尽管曾采取过奖金等拉开劳动报酬档次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建设用地进一步收紧、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的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三权即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改革确有必要。文章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背景、权利内容、实现途径、改革的风险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以期为宅基地“三权分置”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和实践 ,以及体制转轨和机制转换的迫切需要 ,必须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的本质属性 ,以便使现行政策进一步理论化 ,让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使劳动制度真正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地产制度中,急需对农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进行变革。在坚持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家庭承包制,实行农地使用权归农户所有,经营权为农户永偿占有,土地有偿转让,向商品化发展。形成适应市场体制的农地投入和流转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新时代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探究宅基地“两权分离”架构下的权能困境与乡村衰败互动关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生成逻辑,进而指出“三权分置”下的“三重复合功能”定位能有效化解“两权分离”架构下权能困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2015年以来试点地区宅基地“三权分置”实践探索中的权能实现,其经验表明:强化宅基地所有权的管理功能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完善宅基地资格权的保障功能是保障农民生态宜居的重要制度保障;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功能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深化路径在于“还权赋能”于三权的“增量权能”主体,从而使宅基地的“三重复合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指出 :“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人是产生活劳动的劳动力的天然所有者 ,因而创设经济法之内物权 (人对其劳动力的所有权 ) ,既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法律上的可行性 ,而且在法律上确认经济法之内物权 ,使投劳者得以之对抗投资者纯粹以资本所有权无偿取得剩余价值 (并不衙认投资者之内物权。重构投资者与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关系。这对于突破我国企业立法中民法物权理论局限性所带来的立法上的局限性 ,创新企业立法 ,从而解决我国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应当包括经济公有制、政治公有制和思想公有制三大方面。要实现政治权力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权力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代物权理论,分析了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目前我国有关法律中关于土地使用权期限的规定对房屋所有权完整性的限制,指出由此影响到房屋产权的自由让渡。最后,提出了如何完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有关续期申请制度和房屋所有权完整性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劳动者一生劳动力变化成抛物线状态,由于劳动力变化制约劳动付出,因而他一生在劳动中付出的劳动量也呈抛物线状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一个劳动者一生工资变化也应呈抛物线状变化.但现行工资制度变化中呈现不等阶的梯状变化,到退休付工资最高.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因此,要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彻底贯彻按劳动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其焦点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那么,为什么在收入分配的实践过程中,一时出现平均主义,一时又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按劳分配这个抽象原则未能正确理解和无法准确操作所致。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分配形式,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正在被多种分配形式所取代。为此,分析按劳分配的空想性,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益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劳动收益,演变为劳动收益,资本收益,级差收益等多种收益并存的局面。作者就级差收益的形成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级差收益是形成收入差距的因素之一。指出按劳分配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激励机制,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