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向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118-121
大学精神乃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导向、陶冶、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大学精神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以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引领社会前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现代大学应建构、培育和形成追求真理、自由独立、秉持理想、与时俱进、兼容博大、明德弘法、民主治校的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左伟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立足于对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发展之困境的认定,从“社区”这个主要是传统社会之表征的社会组织形式所蕴涵的人际维系力资源、社会参与资源、社会控制资源、社会互助资源等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开发的角度,开展对现代文明与社区特征的多角度研究,分析了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中导致传统社区精神失落的种种原因,并结合中国社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指出“社区共建”是“回归社区”与社区精神重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4.
5.
6.
郤二梅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3):11-12
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扬企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李左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6):75-80
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回归社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修补和矫正现代化对人的扭曲与异化,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回归到人本的另一面--善良、互助与共生."回归"既是对传统社区本质精神的皈依,又是要超越传统的狭隘亲情和人际关系,走向更为广阔的人际互助.新的社区精神体现了群体精神与个性精神、传统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结合,民主与自治精神的张扬,群众参与、领导垂范、长期实践是提炼和培育社区精神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8.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面积181平方公里,有6个街道办事处和54个社区,常住人口39万。东纳钱塘江之浩气,坐拥西湖之秀美,肩枕吴山之逶迤,是自然与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老城区。上城区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上,提出了打造“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口号,将社区文化建设与促进社区认同和形成社区价值共同体结合起来,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依托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上城区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之道,从而使自己在新时期全国城市社区建设领域居于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齐文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人,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如何、民族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世 纪中国的面貌。文章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计。 相似文献
11.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下对校园精神,特别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主体精神关注力度还很不够,因而必须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精神与和谐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7-14
本文在对经典文献中共同体及其精神辨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家族、宗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俗文化和绅士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具有较好的自治传统和共同体精神。由于社会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在当今社区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使命乃是培育出适应现代社区发展的共同体精神,如此才有可能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精神修养的根据、修养的主体、修养的目标和目的以及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孔子创立了不同于前代的先秦儒家精神修养学。 相似文献
14.
何芳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7-11,19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从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而其中“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本质包含着探寻自然、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探寻人世、求善的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是创业者开拓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培育是当代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的创新与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建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1):112-113
新世纪现代化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重任,而人文精神的创新与塑造是高校必须重视的新课题。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古往今来精神文明融会传承之处,高校应创新塑造学生对人的尊重,对人文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激情励志,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文化特质应该说是传统性、批判性、学术性、开放性的统一体,因而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文化精神内涵的重塑关键在于:批判的文化精神,民主文明的文化精神,崇尚科学的文化精神,追求自由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