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历史基础中的实践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历史基础,在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解中,通常被逻辑地分析为生产与主产关系的矛盾结构,而生产关系又往往被表述为“物质的社会关系”以区别于社会意识,于是就形成同一切社会意识概念相对待的社会存在概念。本文试图通过讨论“社会存在”中的意识(“实践意识”)问题,指出上述对待妨碍了对历史基础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研究,从而无法历史真实地叙述历史基础的运动。笔者的见解是,问题的解决在根本上取决干重新注意和重新理解那未曾“摆脱世界”的意识——“现存实践的意识”,以彰明唯物史观所蕴含的历史哲学洞见。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品是音乐存在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和条件、标志和前提。说明音乐教育的基本客体对象是音乐作品。认为音乐实践活动过程特指音乐 (乐谱和音响 )创作 (生产 )过程。强调音乐艺术的生产和消费 (接受 )观及其性质的不同。提出音响创作中的两重性 ,以及音乐欣赏的不同层次和性质与一些相关音乐教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名实关系论     
“名”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命名的符号活动,“实”是指客观实在本身。“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大体可概括为三种情况一是“名”与“实”存在着对应关系,二是“名”与“实”偏离,三是“名”具有生产“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空符号是一个魅力空间。借助当代诗歌文本,针对当代诗歌语言空符号客体性的存在,从实践价值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诗歌语言空符号的价值“关系”,并以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语言实践结构即“主体——客体”、“主体——主体”的关系范畴解释了语言空符号产生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逻辑学界,关于概念的定义,很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按这种意见,概念的反映对象就圈定在“客观事物”之内,而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必定在“本质属性”方面。这个定义反映了思维实际吗? 我们知道,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一切,哲学上名之曰“客体”。细加考察,不难发  相似文献   

6.
概念,作为人这一认识的主体所特有的意识现象,它是叵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别反映事物的本质、布物的全体及其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意识以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时.经过了思维的一番加工制作.从而抽取和概括出事物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就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来说,它是主观的.但就其反映的是“客观世界”来说.它的内容毕竟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又是客观的。可见.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但要真正科学地解决概…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布拉格墓园》从一个虚构人物“西莫尼尼”的视角重新解释了《锡安长老议定书》的诞生过程。小说围绕“虚假成真”形成了兼具含混、互文反讽等特点的符号衍义系统,为读者参与文本游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埃科的文学观念受到其符号观的影响,他提出“文本意图”的概念,认为文本是生成性的动态客体。透过《布拉格墓园》,我们看到“文本意图”体现在小说的符号架构及所指层面的衍义上,由文本、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是一种有度的意义生产,充分彰显了埃科兼具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思想的符号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投入产出经济学运用数学的机理分析张真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和“形”,即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今,数学的方法被运用于各门学科,许多新理论的出现,新学科的诞生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抽象符号和运算规则被用于不同专业问题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9.
《墨经》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 ,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客观事物的语词符号。在《墨经》中 ,后期墨家深刻揭示了“名”的符号性质及其功能 ,提出了名的分类理论 ,具体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深入阐发了使用名称的原则和方法。因此 ,《墨经》的名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语词符号的符号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与审美赵奎英统观中西哲学史,几乎所有在此留下名字的哲学家,都对符号问题有过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围绕着“名实之争”形成的“名辨思潮”,其实质就是关于符号和对象之间关系的论争。本世纪以来,符号开始介入美学领域,语言作为人类“符号活动的惊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随着美感的深入而愈加强烈。过后,情感的余波,仍荡漾不已。在音审美活动中,突出地活跃着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消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出现心理距离的心理现象。开始总是主体同客体保持“无距离”的心理状态,进人作品中,达到“物我两忘”,最后总是主体同客体拉开心理距离,以“旁观”的心理态度,审视审美对象。作出中肯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学报主体视野论郝丹立(四川教育学院学报)“主体视野”是相对于“客体需求”而言的概念。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由于社会分工日趋复杂,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形成了纷繁交织的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对方的需求就同主体自身求发展的意愿一起,形成主体所...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特别是民间音乐作品实际上是由意旨符号和音乐符号两部分组成。笔者将青藏地区音乐文化中那些具有固定内涵指向的模式化乐句,界定为青藏高原音乐的“原始歌腔”即音乐原型,认为其在结构类型上属于“音乐原型意象”,是青藏高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大多数具有青藏高原原生态魅力的音乐作品的基本乐句实际上都是这些原型意象的不同变体。  相似文献   

14.
一、思维对象演奏家的思维是演奏家创造音乐艺术音响中的精神审美活动。在“创作——演奏——欣赏”三段式基本结构的音乐生活中,演奏思维的对象是作曲家以乐谱形态所提供的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谱——音乐作品,是一个自洽的符号系统(这里仅指优秀的成功之作),它本身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诚然,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是演奏的主要目的。然而任何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是血  相似文献   

15.
所谓“广义文字学”是以文字学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它不是对“狭义文字学”研究的简单颠覆,而是一种研究视角的转换,标志着文字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广义文字学”之下,从纵向的符号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原始图画和成熟文字之间的关系即是“前文字”;从功能的角度讨论符号、文字、图画以及语言等不同表达手段在人类表情达意中的共同作用,讨论广义的“文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视觉转换问题,讨论现代的符号创意活动,为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提供符号的基础支撑,即是“类文字”。“前文字”和“类文字”具备不同的价值,两者都是“广义文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要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客观事物之所以成为审美意识、审美理论,那是由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均进入审美关系之中。所以,我们研究审美关系时,就离不开要研究审美原则。古今中外的美学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审美原则、方法和标准。刘勰也不例外,他有一套完整的审美理论,即“六义”的审美原则,“六观”的审美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人们提出事实真理、价值真理等新概念,对于加深真理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这些新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论究竟是什么关系,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浅见。什么是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及绝大多数同志的看法,把真理定义为“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体现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因此,真理同人们的认识有关,真理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所以,只有主体或客体一方都不能构成真理,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相背离的。只有主体而没有被反映的客体,那么,这种认  相似文献   

18.
符号学是关于符号的科学,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研究符号意指功能的科学。因为独立地考察符号,而不把其与指代对象、与其它符号联系起来,是难于有什么结果的、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符号的概念已不再限于人类言语活动的一些标志,它已经扩展到人文科学所有对象的社会、一历史实践。神话、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都被视为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斯多葛派的哲学家首先提出了符号问题。他们认为符号有其发音的功能、有其被揭示事物性质的功能、有其被指示的外部对象的功能。它们是被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当中,声音和对象是有形的,而事物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为什么今天人们还需要一、两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音乐作品的抚慰呢?因为音乐是永恒的,而人性的进化却显得太慢了。不少学者曾提出一个很著名的论点:人类真正的创造和发明只有两个,即音乐和数学,因为它们是宇宙间原本就没有的东西,纯属人类的创造,其它都属于“发现”、“认识”和“模仿”的范畴。物理学家牛顿的“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极其伟大的科学成果,但从本质上说它不是创造和发明,它们仅仅是对字宙和地球物质关系的某些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80年代,美国发射了一颗宇宙…  相似文献   

20.
瑞土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这套符号概念,用以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跟用来表示抽象概念、具体事物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概念、事物及其意义叫做“所指”;概念、事物及其意义的言语表现或文字表现叫做能指。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所指处于能指的背后,并且只有通过能指才能到达所指。能指是中介物,它需要有物质为依托,“意义”是能指与所指联结的产物。研究“能指”的指称能量究竟有多大?它与“所指”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语言符号学所研究的范畴。首先关注的是“称谓”,即给予具体事物或概念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