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不同意一般教科书上将法的本质与法的概念同法的基本特征混淆起来讲,不同意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概念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雷同起来讲,也不同意某些论文将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几个特性与特性的统一。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区别于一般法的基本特征,而为社会主义法所独具的主要征象。据此,本文从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发展、目的与作用,从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从社会主义法的内部整体结构及其与外部事物的种种联系来论证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是:革命性、人民性、平等性、文明性、科学性、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作者在本文中提出正确的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基本内涵的见解。围绕这一见解,作者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线索,在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发展上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从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观念、广泛性观念、真实性观念、权利义务一致性观念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总结。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法和道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亚光 《社科纵横》2005,20(1):8-10
国务院两次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甘肃共有 5个城市 ,天水、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为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进一步深入 ,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切实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武威为例证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甘肃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是 :丰富的文化遗产 ;时代的必然要求 ;名城的保护规划 ;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任何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逻辑起点,然而通过对近几年中国社会学建设的反思,却使我们看不到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来作中国社会学的支点,它们要么把哲学与社会学混为一谈;要么把二者割裂开来;要么把哲学作为学科建设的末端;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学在引进西方社会学时的无主体性;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时的按图所骥;学术自觉性和工作自觉性的失衡;研究方法上的片面定量化倾向;分支学科的分离趋势。凡此种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任志安 《学术交流》2007,(12):13-15
马克思虽然接受了黑格尔国家是"历史的缺陷"的基本观点,可他没有把缺陷问题放在一边,而是试图从国家的现在和过去中了解国家的本质和目标。认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凭着党性和良心,从政治方面看待国家的问题,使其自身产生了严重冲突。后来抛弃了与他自己社会学观点相矛盾的假说:国家很快废除或消亡。但马克思并不像后来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所臆想的那样天真。他们认为:只要工人阶级取得了政权,那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便会得到保障;甚至认为:无产阶级有了政权,社会主义就会自动到来。马克思认为,没有政府权力,在消灭阶级和阶级矛盾方面就无法前进一步。政治和国家不但可以完全独立于经济和社会而存在,而且还会主宰着社会。所以,马克思认为消灭国家需要一系列的历史过程和长期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职能转移给社会,并消失于社会之中;取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历史形式也许将是一种更卓有成效的制度,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管理国家,这一新的历史形式很可能自有其世界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国际环境种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发展上,二者往往并不一致,有时甚至相背。而正是由于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停滞、混乱甚至倒退,这在当今世界上,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世界上几乎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全国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模型的类型、模拟的目的和模拟在历史研究中的认识效率等问题.任何一种科学的模拟都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1)实质-内容阶段;(2)形式-数量阶段.从这个观点看,可以说模拟包括制作质的模型和制作量的模型.实质-内容模型是对模拟的客体的具体科学概念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它概括地表现出被研究现象和过程在功能方面的基本特征、规律性和特点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作为一种崭新类型的经济机制,它不仅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特征和经济利益制导性特征,而且还具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本质属性的自觉性特征和科学性特征。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取决于客观经济条件,同时还受到属于人们自身的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经济机制又必然具有多样性特征。一、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自觉性特征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以自发形成为其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就让位于以自觉建立为其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不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再次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并指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也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注意道德建设的层次性,任何超越或落后于这个阶段的做法,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道德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并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马克思说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尤其表现在社会全面发展理论方面 :基于整个世界多样性并展现自身丰富多样性的统一 ;对全人类后代负责而实现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精神污染在理论战线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大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见之于报刊的就有600余篇讨论文章,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宣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的,他们把旧社会的各种残余和影响造成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认识上出现的偏差,都笼统地归之为“社会主义异化”。这种观点集中地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都存在异化,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而且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异化;第二、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劳动的异化,而且这种劳动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第三、认为形成…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该文从四个方面就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一、道德准则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等三条社会因素;二、道德建设应遵循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等六条原则;三、把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准则概括为十三个字;四、道德建设的四条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还在不断地思索和探求,这在促使马克思主义更大的充实、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对象,从马克思主义分析人类社会进步性理论、人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从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相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实现的可能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闲暇时间的增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四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实现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中国跨世纪纲领的战略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它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建立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不利因素,同时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联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状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教兴国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兵  袁和静 《创新》2014,(2):32-34,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概括,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个四面体,那么,其哲学内涵可以用"一个顶点"、"三个支点"和"四个面"来表述,其中,顶点是爱,支点是真、善、美,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地扬弃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是人类有史以来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此文先从区分与法有联系的几个概念入手,把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与国家、法的阶级性与人的社会性划分开来,然后对法具有社会性的四个论据作了评论。作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法只是实现人类本质属性——社会性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而那时以阶级性为本质属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此文的论述与已有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贡献。如:他从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新高度来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导向;以“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从而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问题;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评价标准体系的定位,为确立当前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奠定了基础;等等。这些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启迪和巨大的思想解放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第一、二部分对时下流行的两种历史认识论:客观反映论和主观创造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肯定了历史研究中存在着时代特色、史家个性与客观历史对历史学家的制约两个方面,但把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推向极端,其结果只能是从肯定自己出发,走向否定自己,反证对方。第三部分作者吸取现代信息论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史料信息中介概念,进而把历史研究过程解释为历史学家与客观历史遗过史料信息中介连续不断地双向互逆重构过程,并指出历史研究所能达到和所应达到的目的乃是追求更合理的解释。第四部分作者就历史认识有效性的评价提出了四条标准,并呼吁广大史学工作者对史学评论学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