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并购力拓集团(以下简称力拓)案已随着时间而逝去,但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仍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重要警示作用,尤其对加强我国企业防范风险意识、提高管控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中铝并购力拓案回顾2008年1月31日,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企业及中国最大有色金属企业——中国铝业公司,在伦敦股市收市前5小时内,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以场外收购方式,出价140.5亿美元,闪电般收购力拓英  相似文献   

2.
龙艳 《经营管理者》2009,(20):101-102
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日剧增。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海外的机遇,但是同时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如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正是因为这些风险,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屡屡受挫。通过结合中铝并购力拓的失败,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民企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这种原因,很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吉利成功的收购沃尔沃成为民企跨国并购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从并购融资角度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分析吉利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来探讨其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4.
黑石收购蓝星集团20%股份是2007年十大并购案之一.黑石集团在并购当中拥有丰富的实力和经验,投资是为分享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利润;中国化工集团盈利稳定,此次合作是为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此案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与中国内地企业的首次合作,提供了在海外并购中"企业 并购基金"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谢百三 《经理人》2009,(3):30-30
2月12日,中国铝业(以下简称中铝)与力拓集团发布合作公告,中铝将向力拓注入高达195亿美元的投资,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可转债,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此项合作最终达成,将是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对优质而廉价资产的一次最大抄底。  相似文献   

6.
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完成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一宗收购案.本文对该并购案的动机与效应的分析,旨在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一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贾丽娜 《经营管理者》2011,(3X):233-233
<正>在全球化背景下,向国际进军以并购的手段进行海外扩张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海尔、中海油、京东方、TCL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始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联想集团斥资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举跻身世界三大PC厂商,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国明基集团收购了西门子手机  相似文献   

8.
日前,美国最大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公告称,其此前宣布的与双汇国际达成的收购协议完成所需经过的"哈特·斯科特·罗迪诺(HSR)反垄断改进法案"等待期已结束.这意味着双汇的收购之路又跨过了一个障碍. 双汇的收购如果最终顺利通过,将创下中美间跨国并购的纪录,同时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双汇的掌门人万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识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控制的前提,也是保证海外并购成功实现的基础。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往往得不到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信任,这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风险识别的难度。为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哪些关键风险,论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典型失败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收集和译码过程,不断比较和理论抽样,构建了以"跨文化风险"为核心范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体系,并基于合法性视角,从国家和组织两个层面进一步解析了风险源——制度距离,从而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有效进行海外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8,(5)
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正值衰退期和薄弱期,这正是中国企业的大好时机中国制造企业要在整个价值链上谋求更大的边际利润率,必然要开拓海外市场,兼并与收购是手段之一中国企业收购西方企业的步伐正在加速。根据"清科信息咨询"统计,2007年在中国发生跨国并购事件84起—其中,中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37起,较2006年的17起,  相似文献   

11.
刘雅梦 《经营管理者》2013,(7X):233-233
中国作为投资母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投资的活动近些年来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征,然后通过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防范意识、剥离敏感资产和技术、融资多元化和提高公关能力等四点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在刺激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挑战的过程中,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国内国外环境,并就如何加强海外并购风险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据快递     
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成交额2008年前三季大幅增加了101.9%.达到1310亿美元.创近年新高。其中.资源领域并购最为活跃.金额达到了389亿美元。但是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海外收购的损失肯定越过2000亿元.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的背帚下,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都遭受了重创,处于低迷状态。但恰是这种经济环境,促成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低价并购的历史机遇。本文以首钢集团收购吉布森山为例,分析了在金融危机所提供的机遇下首钢如何成功收购,其并购的背景、动因以及对价方式,并由此总结了一些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满足自身利益诉求,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并购IBMPC业务,作为中国海外并购最大"赢家"的联想赢得了全球的关注和中国企业的殷殷期待。相比TCL、京东方、明基等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集体失语而言,联想能否逃出并购的赢家诅咒?本文将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联想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其一,利用资本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联想并购和整合的经济后果;其二,对比分析联想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及市场份额变动趋势研究并购的经济后果。本文研究发现,联想目前仍然没有逃出"赢家诅咒"的宿命,成败目前尚无最终定论。尽管整合面临很大的挑战和风险,但中国企业仍不会停止海外并购的尝试,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对的不争事实,为规避并购负面经济后果,本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底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影响,然后以中铝注资力拓和五矿收购OZ为例,总结了其各自失败与成功的教训和经验。最后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了针对习前现状中国企业应采取的海外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颀 《经营管理者》2012,(5):203-2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商业银行实行海外并购的战略举措也越来越频繁。2008年,招商银行对香港永隆银行实施了全面的收购。本文利用考察企业并购绩效的常用方法——因子分析法,以招商银行13个指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并购绩效的综合得分模型,考察了其自收购前两年到收购后两年的绩效。研究发现,在实施并购当年,招商银行的综合得分在5个考察年中不够突出,说明此次并购从短期来看,其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履维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硕的利润,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烙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电子消费产品生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并购市场一度陷入低谷,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却异常活跃。然而,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歌猛进的同时,在海外投资并购中失败的也不在少数,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中国黄金、中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就连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成交。因此,我国企业面对海外并购的新风险,采取什么对策才能避免"折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新风险分析1.泛政治化风险有不断扩大趋势近两年是全球政治特殊的年份,仅2012年全球就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领导人换届。权力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的动机日益强烈。受并购浪潮的影响,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谓四面开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车行业中的佼佼者。自1997年踏入轿车领域后,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收购。由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轿车这一案例就说明了现在的大部分的民营汽车企业开始走国际化战略的道路,那么国际化战略到底是什么样的战略,吉利汽车又是怎样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