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它的语言吸收了民歌的丰富营养 ,融入了文人语言的典雅精炼 ,体现了民间文学语言与文人创作语言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195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黄宗江写就电影剧本《柳堡的故事》,觉得剧中应该有一段插曲,而且一定要是民歌体的,于是,就把想法告诉作曲家高如星,这便诞生了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歌曲——《九九艳阳天》。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的形成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在内容、形式和语言方面带有明显的文人特征 ,且与乐府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 ,因此应该是文人在乐府民歌基础上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文学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因而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是很多的,汉乐府民歌对于建安诗歌的哺育尤为引人注目。两汉文人诗坛十分冷寂,诗歌创作不仅数量少,而且内容枯槁,形式平板,可读的作品寥寥可数。另一方面,来自街陌草野的乐府民歌却蓬蓬勃勃地发展着,虽然发生过哀帝“罢乐府”的事,也没有减弱其旺盛的生命力。乐府民歌给了文人诗坛越来越大的冲击。它始而引起文人的惊奇、赞叹,继而引起他们模写、学习的兴趣,最终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辛延年的《羽林郎》到宋子侯的《董娇饶》,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歌,这种影响的轨迹清晰可寻,而且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深刻。建安诗歌能够结束两汉四  相似文献   

5.
陈子辉 《中华魂》2000,(3):42-43
<正> 木兰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尽人皆知,深入民心。故事源于北朝叙事体民歌《木兰诗》,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流传至隋唐,可能有文人经手润色。这是一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花木兰这样一个报国不甘后人、勇武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北朝时期,战火连绵不绝。战争使各族人民蒙受了  相似文献   

6.
张光茫 《社区》2011,(5):13-13
国宝级艺术家、著名老电影人黄宗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黄先生一生读人、写人;一生编剧、演剧。作为一个剧作家,他创作的《柳堡的故事》《农奴》《秋瑾》等电影至今脍炙人口;作为一个演员,央视8套热播剧《生死桥》,成为黄先生的荧屏绝唱。读黄先生的《艺术人生兮》,让我领略到了“一代杂家”的绝版人生。  相似文献   

7.
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故事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传统故事和专人系列故事(或曰故事组、故事群)。专人系列故事中,《巴拉根仓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蒙古族人民同僧俗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战斗的锐利武器。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部落时期的那些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悠扬的民歌、吉祥的祝词等,在最早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然而  相似文献   

8.
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笔者从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尾进行类比分析,指出中日两国民间文学故事均有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都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学以及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者有文人与艺人之分,《长生殿》是典型的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有两种创作原则,即曲史观和寓言观,《长生殿》则属于后者的代表。洪昇从“断章取义”的寓言观出发,将李扬故事合理地“误读”为情史,使剧作的政治主题因素与爱情主题因素最终得到统一。这既是洪异现实生活的曲折写照,更流露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喻和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都受到极高的评价,它对后代很多诗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其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意识形态和艺术表现方法两个层面展开,浅析《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悲剧意识、象征手法、文人精神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创作精神等对曹植诗歌创作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很注重民间文学对文人创作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故热衷于民间文学与文人作品的比较和研究。这本为必要,亦无可厚非。但人们因此却有意无意间忽视了不同阶段的民间文学之间的比较与分析。此篇文字旨在通过十五国风与民间乐府(下文所谈的国风和乐府分别指十五国风里的民歌与两汉乐府中的民歌)的比较,探讨,阐明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民歌各自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了解其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及过程,从而把握民间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整个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我们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与艺术精华,来繁荣我们的创作,反映当今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柳林风声》作为一部重要的儿童读物,以鼹鼠、蛤蟆与水鼠为中心,讲述的是三者在柳林中通过对自己的理想/欲求的追逐,得到辛勤的回报/欲求过度的惩罚,最终回归秩序,准确理解友谊与家园的价值,使自己长大成人的故事。可以从叙事学理论入手,从叙事序列、人物角色和深层结构三方面来剖析《柳林风声》这样一部寓教于乐的小说中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13.
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向民歌学习而创作的文艺作品 ,富有地域特色及民间气息。本文分析了俚曲中的一曲———“银纽丝”的渊源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流传情况 ,并进而划分出它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 ,即文人的热情模仿阶段、《聊斋俚曲》的生动再现阶段及小曲与戏曲的密切结合阶段。试图从中窥见明清民歌艺术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广异记》记录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显明的民间文学特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特性:首先它是深受重视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传统影响而产生,富于时代特色的社会文化生活是其取之不竭的故事源泉;其次,该书在资料搜集方法上具有民间文学性;第三,该书确实辑录了大量流传于民众口头中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直接集中地表现了其民间文学特性。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民间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文学的标准是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在于它有意突出的情感因素是渗透弥漫于全书的本质特征 ,使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 ,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准和创作性质。进而表明 :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 ,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发挥初中《语文》的作用,我以为,应重新考虑和摆正民间文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位置。 众所周知,语文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的基础学科,所教课文基本上为文学作品。文学又可分为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现行初中《语文》全套六册书中共有课文240篇,  相似文献   

17.
本书为我国研究汉族、少数民族和外国民间诗律的第一部大型著作。是《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者必备的书。适合民间文学和诗歌爱好者、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阅读。本书选入流传于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河南、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民歌和外国民歌的格律五十二篇,各省汉族民歌格律十二篇,三十多个少数民族民歌  相似文献   

18.
《粤风》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李调元所辑解的民歌集,收有明末清初广西浔州地区(今平南、桂平、贵县、武宣等县)的民歌一百十一首,其中粤歌五十一首,瑶歌廿一首,俍歌廿九首,壮歌八首,均为情歌。在明清时期文人个人大量采集编纂的民歌专集中,《粤风》是影响最大的一本,它在我国古代歌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向为文人韵士所推崇。 收入《粤风》中的俍歌和僮歌,实际上都是壮族民歌,故本文统称之为壮歌。《粤风·  相似文献   

19.
《蒙古民歌三百首》(抄本)评介[蒙古]乌·扎格达苏荣在蒙古民歌抄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书库收藏的一部收入了三百首民歌的歌集。这是在阿鲁杭爱省省府附近的咱雅的下库伦所得到的两个抄本集子之一。这部歌集的外廓尺寸...  相似文献   

20.
蒙古民族和维吾尔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其友好往来也源远流长。就以心理内涵和风俗习惯而论,两个民族固然各有特点,但勤劳、勇敢、富于聪明才智却是共同的。《巴拉根仓的故事》与《阿凡提的故事》(以下简称两部《故事》)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蒙古族的《巴拉根仓的故事》与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堪称姊妹篇,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两部《故事》分别研究已经很久很深入,但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两部《故事》的种种内部联系,进行科学概括,尚属少见。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