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媒介融合发展,推动信息的制作传播产生了深层次变革,给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分析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行为教育现状,提出了融媒体时代下高校需更新媒体发展理念,组建专业化运营队伍,创新内容呈现形式,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运用大数据精准施教,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思想行为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2.
智媒体是智能智慧媒体和智库媒体的统称。智媒时代的来临,优化了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流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系统,也使得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政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责任人。在智媒时代,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极具必要性。本文特以智媒体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提高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提升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对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提升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方式与传播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传统媒介格局被打破,媒介融合成为当前传媒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出现,给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充分发挥媒介融合的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本文将通过分析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特点,探索媒介融合中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单一形式的新媒体已无法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因此,融媒体的出现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媒体是一种全新媒介形态,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云南师范大学的视角,围绕"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措施,为"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怡 《现代妇女》2014,(12):I0055-I0055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介融合成为传媒发展的潮流。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对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求。但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置单一化、课程体系交叉不够的问题,加上师资队伍上全媒体背景的缺失等一系列的不足,使得当前的新闻教育还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将何去何从,考验着每一个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老师。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议“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现代交际》2012,(10):98-99
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公民新闻不仅给传统的新闻理论创新带来了创新,同时与传统主流媒体进一步相融合,传统新闻媒体的业务发展也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从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及特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已经进入到了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媒介之间不仅增强了合作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高校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方式,从培养方案、培养环境、实践平台、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符合时代和传媒的发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新媒体综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即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媒介融合带动了以广播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型,使广播媒体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也对广播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度,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的前身是"媒介融合",随着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开始受到各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升级到国家层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的四种发展形态,并对媒体融合下新闻差异化传播策略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丁旭 《公关世界》2023,(12):46-48
现代技术的飞速革新推动着我国媒体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新媒体时代来临,短视频这一全新的媒介载体在媒体市场中崭露头角,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公众的欢迎,用户数量也处于持续增多的状态。而相比之下,传统新闻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降低,急需进行转型融合。故此,本文以新闻传播与短视频深度融合为切入点,阐述二者联系、分析传播特点,并结合实际环境来挖掘现实问题,最终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近些年来,高校通过媒体融合实现育人工作的历程,总结其宝贵的经验,分析现如今媒体融合育人工作的新变化,找出新问题。针对问题探索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媒介融合育人的实践启示,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更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强烈趋势,这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思维、革新传播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深入研究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断丰富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和平台,推动高校宣传工作实现顺利转向和完美重构。本文主要就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对新闻传播模式作出有效的创新,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一门思政课,传统的"纲要"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结合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大方向,通过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翻转课堂、微电影剧本编写、课堂辩论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融合方式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纲要"教学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纸媒与新媒体间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支撑和推动了媒体的发展,使每个重要的技术革命时期都出现了相应的新传媒技术。数字化技术迎合时代发展需要,新兴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共同融合促进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开启了受众的"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6.
刘爽 《现代交际》2014,(3):252-252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具有价值导向性、原型内化性和动态性等性质。这种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融合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对报纸等传统媒体产生强大的冲击。为了能够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新闻编辑必须能够完成角色的转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编辑思路,以此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本文主要对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媒介融合下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尽一丝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娄艳  冯登颖 《现代交际》2012,(10):86-88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行,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也处于现在进行时,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于传播技术融合,具体表现在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的融合两方面。其利在于对体育信息内容和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共享,对品牌价值和效用的延伸等;其弊在于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从而造成融合速度缓慢等。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还受到立法缺位、政府职能和管理机构定性不明确、传统媒体内部管理落后、人才匮乏等因素的限制。未来体育媒体必将是包括体育媒体间的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等方面的多要素融合,能够形成体育信息完整的产业链,并且着重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理论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较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几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促使媒介形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如原始社会与原始符号媒介、机械印刷技术与印刷媒介、电子技术与广播媒介、光电转换技术与电视媒介。但是纵观150多年的新闻传播史,没有哪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完全取代了旧的媒体形态。新的技术并不能产生新的内容,每一种媒体形态仅仅是作为信息的加工者,而特定的媒体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费海娟  曹雪琴 《职业》2011,(36):99-99
多媒体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恰当结合,使文字、图表、动画及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使过去单纯依赖"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