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3月17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畅谈中国梦。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缘起何处?复兴,词典释义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探究中华民族复兴,或许我们可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角度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帮助、引导大学生将中国梦内化为坚定信念乃至信仰,并使其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践之于行,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仅要明确融入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且应探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于使用的交流平台,微博方便、快捷,能够随时随地的与朋友分享信息。这样的新事物的出现渐渐地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的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面对微博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迎难而退,而应该与时俱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提出符合社会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中国梦”的核心理念与大学生理想理念教育在思想领域有着相通,这为两者在价值领域的契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中国梦”为大学生在精神层面提出了一定要求,大学生不仅肩负着个体的荣辱,更肩负着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民族责任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的自身,将自身放在国家发展历史长河中考虑,这于增强大学生责任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对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章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列举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将思想贯穿课堂并开辟新的途径,培养当代大学上对中国梦的认知进而凝聚建设国家的整体力量。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高校当前最具有科研价值的时代课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丧失,道德观念弱化,社会责任心匮乏等现象,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梦的提出,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敢于筑梦、追梦和圆梦的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江涛 《现代妇女》2014,(2):85-86
随着时间的流逝,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力军。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后这个独特的群体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很多方面上存在着许多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符合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全新的挑战,做好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宋涛 《现代交际》2014,(6):231-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如何深刻领会中国梦的意义,如何从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出发,为广大学生分析和解读中国梦宣传的重大含义。运用新手段,使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状况将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对781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国梦"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持不赞同态度,高校"中国梦"教育有待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指数正影响最大的是命运自我掌控感和亲社会倾向,而负影响最大的是命运受掌控感和个体化程度,因此,加强正向引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育中国梦筑梦人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脊梁,所以,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梦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梦,并与国家梦、民族梦融合为一体,推动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探寻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文在研究了互联网+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大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形态及其创新点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认同,而政治认同这个词语从表面意义来讲,就是社会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情感上,对于所属政治体系的一种同向情感,同时对于整体也表现出行为上的支持。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政治认同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这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统一。中国梦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当前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政治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动力和保障,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实现中国梦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在此情况下,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全力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在思想上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保证当代中国政治能够迅速发展,从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中国梦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中国梦的内涵,同时也分析了政治发展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宋绍霞 《现代妇女》2014,(10):71-72
本文运用政治文化理论,从政治文化的定义、功能、核心要素等方面对“中国梦”的政治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论述了“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实现对于我国政治文化及其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中国梦”,推动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在这一重要的改革时期,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有着其重要性。当前的"90后"大学生是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高校的重要教育任务。这不仅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走向的方向标,是对"90后"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开展的重要课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严楠 《职业时空》2013,(6):26-2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软实力”已成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仅仅注重学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存在缺陷、敬业精神低下、人际协调沟通能力差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软实力”培育日益重要,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软实力”培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要从新一代的年轻人抓起,与此同时,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也是各大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主要对中国梦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内涵、特点、效用进行详细解读,并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中,我国已经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微时代"的影响,本文笔者将会针对现代中国"微时代"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挑战以及"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念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资源、信息的无缝连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愈来愈深刻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生为本,更加开放。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的引导作用,在实践中实现融合发展,以确保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我国高校迎来第一批90后大学生以来,他们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90后大学生是极具个性的一代,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属于他们的新特征,因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就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了相关性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