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与我国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文化一方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自我消化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反映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为此,有必要对其民俗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胜松  陈蓓 《城市》2011,(5):46-49
在全球城市竞争的浪潮中,积淀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全面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的地域文化,是帮助城市获胜的有力武器。城市形象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延续和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岸芬  张彤  谭雯雯 《职业》2014,(18):184-186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特有思想、观念、生活状态的总和,其中服饰文化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延续至今。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本文调研了笔者所在地区的服饰文化构成及其独特特征,对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加大创新研究,丰富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为推动文化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1998,(1)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物化或积淀在各个城市的现存建筑与历史遗痕中,由此,便自然生成这样一种概念: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甚至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绝对对立起来。其实,这种认识是既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不利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共同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以来,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有力推动下,上海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俗民间文化保护热潮,保护对象逐渐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民俗文化保护手段。民俗文化的保护活动也体现出多文化、多渠道的特点。但是,上海与巴黎、纽约、东京、汉城等城市相比,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城市中许多不利于民俗文化保护的因素也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海民俗文化事业的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精髓的积淀,也是一个国家向外展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归属。美国等发达国家任意利用和改造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政府从公法领域管理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加强私权的保护,以平衡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特点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了吸引人们到博物馆中参观学习、休闲娱乐,博物馆在进行宣教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公共关系的传播方法,来提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有效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运用公共关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民族特色逐渐消失。保护本民族文化和艺术成为当今文化传承的重任。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中表现为将民族文化融入设计中,使设计中体现出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平面设计承载大量视觉元素符号,这些有着文化象征的元素是设计者和受众传达情感信息的载体。当代艺术设计不仅反映人民的审美观念,同时受众的需求也影响着设计的发展。解析我国民族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将民族文化融入我们的设计中,从而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文化有了积淀,民族民间舞蹈就是这种文化积淀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可以将其看作一种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眼帘,因为它是滋养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文化形式,在当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舞蹈,已经成为大众的基本共识。不可否认,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仍然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相应解决,进而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的创新发展,让其服务更多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系统有自身的缺陷,这需要档案部门采用当代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档案化保护。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随时都可能消亡。地方高校对于传承和保护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应该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的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面对传统,如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将"非遗"纳入新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汉双 《现代交际》2013,(9):106-106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博物馆陈列过程中,高新科技与动态陈列的有机结合,是博物馆展览方式的一种创新与变革,这也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与误区。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经济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助推力,是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当前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阐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容和文化要素进行挖掘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民众对旅游文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并以此为契机,在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借力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传播、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还能为旅游业带来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作为文无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博物馆的保护是必要的。下面,就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关系展开来讨论下。  相似文献   

16.
刘雪莹  毛瑞 《现代交际》2012,(12):218+217
伴随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教学这一分支,这也使得其从不被重视到被注意,再到如今形成了被热烈关注及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是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通俗易懂、生动并富有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如何定位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民俗文化教学体系,是本文着重探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县级博物馆应运而生,不仅成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尺,而且在宣传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展示地方文化风采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尤为频繁。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燕赵文化的重要载体,推介非遗是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本文据此探讨河北非遗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旨在促进我省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使其进一步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 护和传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活化文化的代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不可或缺,文化强国建设 中,非遗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鞍山的文化强市发展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冰青 《公关世界》2023,(12):55-57
博物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各地陆续建立了非遗馆,很多农村地区建立了乡镇民俗博物馆。乡镇民俗博物馆在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明显,是非遗传播的第二课堂,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路径和空间,有效促进文旅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振兴。乡镇民俗博物馆发展有很多路径,例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民俗文物征集和科学研究;展厅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多样化;配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展馆建筑和展览要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