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其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有诸多问题的存在。譬如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上,网络作品的纠纷问题比比皆是,我国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著作权在网络上的权益保护初见雏形,但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未成熟,仍需要亟待完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的权威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互联网上的著作权诸多特征,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进行进一步探讨,以便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玉茹 《现代妇女》2014,(11):218-21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发展迅速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空前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网络技术起步晚,发展快,网民人数最多的网络大国,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及学术理论还有很大争议的当下,网络著作权侵权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屡见不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著作权已经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詹招君  金海娇 《职业》2015,(10):15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环境在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传统的期刊管理方式,加强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的必然之选。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某一程度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潜在的威胁,如隐私泄露、舆论煽动、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等。本文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提出进行网络社会管理必须依靠多元力量,通过政府、公民社会和新闻媒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普及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从单位到个人都习惯于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购物、炒股和办公以及处理银行事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它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存在着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另外,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安全事故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越多,病毒和黑客等网络犯罪给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和应该采用的防范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打破和改变了人们一些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身为社会组织的一员,应当认识了解到互联网为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就是把双刃剑,由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高校的学生行为、观念、思维等习惯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要利用这一机遇,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带来便利。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学校和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结合实际,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安珊 《现代妇女》2014,(5):98-98,109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对网络依赖程度很高,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网络实名制是规范网络的有效方式,但也存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联系网络实名和隐私权的关系进行论述,试论更为可行的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暴力。网络媒介素养决定着网络社会的未来,因此要通过多手段、多层次的教育来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减少风险,让网络空间更加晴朗。  相似文献   

9.
李向前 《职业时空》2008,4(2):31-32
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的各命领域当中,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此同时,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基于互联网、电话等通信网络的电子商务,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为新型购物方式与时尚生活方式之一的网上购物,也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发展,成为计算机世界中又一重要领域,受到了包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的广大学者以及社会不同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尤其是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革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网络交往、网络闲暇娱乐、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新时尚和新主流。新型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同时给青少年行为带来异化等问题。社会需要加强虚拟网络社会管理,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平台,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媒体的社会环境。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特征,来探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网络传播,网络衍生的法律问题直接挑战着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现行著作权法律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真空地带,网络环境中的侵犯著作权情况层出不穷。基于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难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网络也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以及寻求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网络社会中建立有道德的网络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朱亚进 《职业》2014,(35):158-158
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巨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处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在享受新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这样才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出新时代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研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日益活跃,网络文化环境已经在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具有很强的覆盖面、高容量特性,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发展提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双刃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单麟 《现代妇女》2014,(7):118-120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著作权的内涵进一步扩大,而传统的立法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的要求。在刑事保护方面,我国的立法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导致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日益猖獗,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新兴的侵权手段让刑法规定措手不及,让很多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针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侵权情形以及刑法适用进行研究,有助于使刑法对这一特殊环境中的著作权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巍 《公关世界》2023,(5):104-105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虽然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却也面临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多元文化的挑战,容易给尚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扰。对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既要擅于甄别互联网上各种虚假信息,又要擅于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实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生在网络大数据中,自身知识结构与价值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大学生不能抵御大数据的负面效应,往往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好逸恶劳等负面价值观,这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不利,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一定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