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该《决定》的内容确定了我国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将施行"事实审与法律审"相分离的机制。但该机制的确立除了要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外,更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经验。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在审判过程中"只认定事实,不负责法律"的角色与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相契合,且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是值得参考的。但通过对英美法体制的研究发现,事实审和法律审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审判过程中的事实必定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色彩,同时,并非所有的事实问题一律是交给陪审团来认定,法律问题一律交由法官认定。结合我国的庭审制会受到法官职权、错案责任追究责任分担、陪审员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可能实现事实审与法律审之间的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可以说也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权的分立终于实现了,但无论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还是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效率。“司法审判和司法行政分立”是个抽象的制度理念,具体到司法鉴定制度上,它的意义就是,过去在审判活动主导下的鉴定机构,将完成走向“中立”的转变,而紧随其后的是,鉴定机构将面临“市场突然开放”。作为为司法  相似文献   

3.
满秋月  沈婷 《现代妇女》2013,(12):52-52
自2010年10月1日起,随着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颁布,量刑规范化改革已经进入全面试行阶段。这是在我国司法权威还不够高,司法公信力还不够强的司法环境下,我国刑事审判事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法官刑罚裁量权、加强法律监督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法院受案数量剧增,但实际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数量则变化不大,加之诸如离婚案件诉讼内调解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使得法官工作压力过大、任务繁重。在法院人员配置暂时不能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良离婚案件调解程序,以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缓解“人少案多”矛盾。  相似文献   

5.
卢达 《现代妇女》2013,(10):60-60
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在司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规范了法官的刑事裁量权,有效地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提高法律适用法律,促进司法的公平正义。本文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浅谈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并且对普遍争论的问题深入研究,如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判例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 中国的司法改革,起步艰难.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法院系统开展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争先恐后地摸着石头过河.但由于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司法体制弊端,宏观上缺乏统一推进,使得改革的力度非常有限.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改革由此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7.
鲍禹龙 《现代妇女》2014,(7):154-154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意义重大,它是的公益诉讼首次获得了立法上的确认,为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该项立法并未涉及公益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程序等问题,但它结束了我国公益诉讼无法可依的局面。本文从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差异出发,探讨第55条出台的意义、问题、影响,并对公益诉讼提出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8.
陆诚  金燕 《科学发展》2013,(5):104-1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规制与现实的不相适应性日益凸显,社会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相互交织,司法环境则更加复杂,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提升司法实践效能,以不断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期待。国际国内旨在提高司法实践效能的探索,尤其是上海法院依托信息化服务审判质效的实践为社会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从加强审判专业知识库建设的视角,探究如何更好地统一司法尺度、智能辅助又好又快办案,筑牢办案质效基础;从加强科学调配审判资源的视角,探索如何提高"单位审判资源"的办案质效;从加强审判专业队伍建设的视角,挖掘如何培育和发挥法官业务潜能,提升办案质效源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司法制度改革和依法治军的深入,军队司法改革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军队司法改革总体设想和军队司法诉讼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文中对此进行总结梳理,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朝勇 《职业时空》2005,(16):38-39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及其实践,中国自上而下快速迈上了法治之路。司法作为“文明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的社会功能,逐渐地被国家所重视,被社会大众所认同,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司法制度的改革被提到历史的日程上。近几年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打造,法官、检察官职业化进程的推进,诉讼程序和诉讼模式的改革等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笔者将对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身份”的重构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司法的发展和改革,案例制度在司法审判中的效用凸显,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伴随着司法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经历起步、探索创新、制度化和进一步完善阶段。纵观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实践的发展过程,其具有多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裴 《现代交际》2010,(6):106-107
“疑罪从无”又称“无罪推定”,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其最本质的要求是:在审判中如果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就应认定其无罪。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有时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对有些案件的事实未能查得水落石出,出现了疑难案件。对于这类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不同的诉讼制度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应用该原则的论述,揭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念,重点探讨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提高司法人员运用该原则的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院工作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司法能力建设的中心则是加强司法管理。近年来,人民法院在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必须全面、充分地考虑影响和制约司法能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司法管理中的内生因素则是这些基本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因此,加强法官的人格修养,树立法官的主体性理念和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就成为内生性管理机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证人出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法官的询问对案件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证人出庭率非常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具有紧迫性。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3年1月1日起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此两项法律文件增加了对证人保护的内容,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一大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剖析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由《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笼统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司法救助”的概念最早由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4条第2款正式提出了.首次对我国司法救助的概念、范围和条件、申请、缓交期限、减交比例及申请审批等作了原则性规定,司法救助概念以及相关法条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司法量刑化改革的推进,少年犯处置的科学化与专业化成为少年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河南等地方都陆续展开了对少年刑事诉讼过程中社会调查工作的探索。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司法行政人员、辩护人或社会组织专业人员以不同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
判决书是法官向当事人阐释法律、运送正义的载体,也是司法通往社会的桥梁。正因为如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早在《五年改革纲要》中要求“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  相似文献   

19.
法官遇上挠头的案子怎么办?时下的做法是先由承办人向法院内部审判庭领导请示,庭里如果也下不了处方,则向分管院长请示。院长也感棘手时,则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委员会由正、副院长及若干资深法官组成,有权对重大疑难案件作出决定)。我们可以将此戏称为“诸神会诊”。令人尴尬的是,遇事没了主张,是神仙也难免的,审判委员会当然也会偶而“失灵”。此时,案件会被逐级上报,从而取得上级法院的指示。此与我国古代的“取旨定案”何其相似!对于这种通行于实践的内部请示制度,法官们乐此不疲。桌面上的理由是极为正当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  相似文献   

20.
郑昕瞳 《现代妇女》2014,(5):152-152
在法院诉讼审判中,原被告之间基本上是围绕着证据展开的辩论和质证,所以,证据在司法诉讼过程中的地位用"无冕之王"来形容,当之无愧。所以,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可以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证据的定义和类型,对于我国行政诉讼领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探讨,从而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