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及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对外汉语专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为目标,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以文化教学为例,探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习得过程,更应当学习目的语文化,加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运用该语言与具有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传输过程,因此既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要求做到对母语文化的输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衡发展。面对频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尤其是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当孙悟空遇到蜘蛛侠》这部影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同时也细腻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利用英文电影帮助英语学习,使其成为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英语教学不断适应新教学发展背景与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学以及世界格局的认知程度,英语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翻译语言这种单一的学习目标与行业标准,更多的是渗透到了语言文化交流以及商业模式运用和综合信息调整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与构建。而伴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不断获批,自贸区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大。高职院校应基于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开展教学,使得培养的外语人才类型与自贸区需求相符。  相似文献   

4.
邱萍 《现代交际》2012,(9):37-39
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大,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语言学习变得更为开放,学习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寻求语言文化交流和通过交流进行语言实践的需求和机会也越来越多。作为语言专业学生语言实践和教学实践环节的"语伴交流"活动,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一项特色活动。本文主要讨论在职学习的继续教育学习者与不同母语背景的外籍人士如何开展有效的语伴活动,培养成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他们从事与语言文化交流相关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有必要适应国家和地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结合所在院校特色,改变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处于被忽视地位的现状。从教学计划、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以赛助教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从而为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为我国外语人才的需要和要求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平台。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高校葡萄牙语教师,对外语语言教学,尤其是葡语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将通过跨学科知识引入的方式、以教学经验中的葡语教学为依托,将外语教学进行分阶段分析,希望能为当代高校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外语课程是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渠道,外语专业教师是培养具有国际化沟通能力人才的主力军,是近距离、长时间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主要人群。因此,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为了尽快响应教育部的"课程思政"育人的号召,外语课程教师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走进学生等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余丽 《职业时空》2008,4(9):231-231
不同文化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差异,语篇组织结构也就因文化而异。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如果仅仅掌握了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缺乏对目的语的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敏感性,就很容易把本族语的语篇组织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从而导致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迅速增多,在国际交往中外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去处理,国内许多企业已经把提高员工外语水平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态势,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别无所长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宋嘉 《现代交际》2014,(4):34-35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非应试,是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语言当做交流的工具,成为文化沟通的手段。交际教学法打破"我教你听"的传统模式。教学中涉及的有关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国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翻译一直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21世纪,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在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原语和目标语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和文化等存在差异,若这些差异处理不当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本文将从文化、政治、目的语读者接受度和译者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影响中国特色词英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语泛读课程是高校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包括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阅读面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西班牙语的教学目的。而在泛读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西班牙语社会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克服因缺失对西班牙语文化的了解而产生的目的语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水平决定对外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成功与否。尤其在中国深入改革,加大对外交流,对外施行"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培养外语人才更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跨文化的高等人才需要教育权威部门政策支持,优化跨文化教师队伍,整合教学形式和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教学对于消解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是实现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的有效途径。文化生态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探究文化生态教学思路,创建中西文化并重、多元文化共荣的和谐生态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与之相应的,我国在国际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与他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洽谈日渐频繁,为此,外语水平成为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我国对于具有突出能力与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时代需要的杰出外语人才,就必须对外语学能测试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断加以完善。本文试分析"成功智力"理论下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旨在为今后外语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培养国际化人才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明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定位,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包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外语学习目的;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灵活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正 《现代交际》2011,(2):24-24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以至我们对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习以为常,并常常用本民族的习惯与规范去评价他民族的习惯和规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如果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话,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出现误会。本文就告别语"慢走"一词谈一谈跨文化意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俊锋  左欣 《现代交际》2010,(12):232-232,23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外语学习不但要掌握语言,还要认识理解和感知另一种文化。只有我们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并且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教学不仅要关注目的语文化更是要重视母语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迫切需要我们民族学生继承和发扬。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过度关注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策略。文章指出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对外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紧跟"大思政"格局发展和外语教育大众化是使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得到发展的可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审外语教学价值,坚定学生本民族文化自信是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必要性的探讨使得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与指示,最终促使外语教学不仅"启智",而且"立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