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成贵 《现代交际》2011,(8):120-120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定义。伴随着马克思思想历程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三种界定并不互相矛盾,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著名的论断。而经济学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对人的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不断地辨证理解,才能真正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被查封后的两年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性质的界定,以及《神圣家族》中批判哲学的批判所体现的人学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真正进入唯物主义后,其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的探究上。这一时期他在"现实的人"的认识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雏形,并且开始为后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苟卫锋 《现代妇女》2014,(11):125-125
作为二十世纪的存在主义最主要的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萨特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时代的总结是无法超越的,但到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这种哲学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忽略了"人"的问题。因此,萨特就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空白",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他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用"存在先于本质"来填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因此,我们要通过对马克思与萨特关于人的本质的比较研究,真正认识和理解人的本质,进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问题始终是哲学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人的本质作出了重要论述:"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这三种规定性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完善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中,马克思占有卓绝的地位。在马克思的许多伟大思想中,人学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通过探究马克思人学的动因、马克思人学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总结出马克思人学的主题、核心、方法论、功能、思维方式及根本价值目标。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方式方法,为社会主义深层次的解放人、开发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作为社会结构的补充,它连接着各种社会关系,与人自身的本质最为密切。列斐伏尔以异化为研究出发点,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中新的异化特征进行阐明与批判,积极探寻回归日常生活本真状态的总体性革命之路,主张建立一种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崭新的生活风格。探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梳理其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列斐伏尔这一思想的内涵,辩证地分析这一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对现实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马克思"现实的人",人学研究的纷争在历史长河中跌荡起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构了超越以往旧人学理论、结合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合理内核、理论归宿,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0.
空间生产理论是列斐伏尔的代表思想,他在前人对空间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对空间进一步的理解,并在自然空间和精神空间外,全面阐述了社会空间理论,提出了空间生产的伟大构思。列斐伏尔强调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并由此揭露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危害。最后,列斐伏尔从全球化空间,都市化空间和日常生活化空间三个层次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新形势下的"人学"研究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的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人学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整个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变革实际上是人学观上的一场思想变革。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马克思的人学观还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一涵 《现代交际》2014,(8):250-250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理论是人的起源问题、人的本质问题、人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的最终出路,即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问题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学习研究,挖掘出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性及纲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首先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必然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一系列的嬗变与困惑。这种嬗变与困惑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在大学生人生理想方面出现了一些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倾向。本文拟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 ,对人生的理想问题作一理论探讨。一、人的本质及人生价值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 ,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而全面的阐释。按照笔者的理解 ,这个思想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 ,人的自然本能的欲望构成人之本质的自然生理基础。恩格斯明确指出过这一点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其主题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本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位出发,探求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关联。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另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文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概括分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并力图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实践层面上,就在当代中国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贯彻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当代渐渐凸显出来,是对人所做的高层次的思考。马克思人学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基础入手,以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全面发展性为切入点,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