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新疆和硕县,有这样一户12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玉孜曼可不同寻常,她擅长蒙古族传统和现代服饰制造技艺,绘画刺绣,制作手工艺品和蒙古包毡毯用品,还精通蒙古族奶制品制造技艺,会演唱蒙古长调等.1996年3月,她被评为苏哈特乡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 1月,她又荣获新疆卫拉特蒙古首届"金马镫"杯蒙古族民间升高歌手电视大奖赛"铜马镫"奖.2010年6月,玉孜曼被命名为级百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疆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仁山 《老年世界》2014,(4):42-42
1月1日北平蒙古文化改进会出刊《蒙古月刊》。该会是旅居北平的一些蒙古族青年和热心民族事业的蒙古人士所组织,以研究蒙古社会问题、发展蒙古实业、改进文化及疏通蒙汉间以往的隔阂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西风 《老年世界》2013,(9):43-43
1925年4月28日,蒙古族早期共产党员创办的蒙古族人民斗争史上的第一个马列主义刊物《蒙古农民》诞生了。这是蒙古族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即将到来的全国革命高潮作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为了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政策,会议强调必须改善和加强党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韩方志 《老年世界》2009,(20):29-29
“戴着西合花的俏丽女子,把哈达献给腾跳鹰舞的搏克手;赶着勒勒车的俏丽女子,把情歌唱给腾跳狮舞的搏克钦……”这首流传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歌曲《都荣扎那》,表达了蒙古族姑娘对草原搏克钦的爱慕之情。摔跤,在蒙古语中被称为“搏克”,摔跤手被称为“搏克钦”。蒙古族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也叫蒙古式摔跤。  相似文献   

5.
马头琴是在蒙古族草原文化中产生的具有特有的民间乐器,现在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不断的改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马头琴演奏法与其独具一格的风格,本文以马头琴演奏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来浅谈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丰富的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6.
白格乐 《老年世界》2014,(13):33-33
蒙古族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古代,每一个部落就是一个氏族。人们在相互称呼和询问某人时,在其名前冠以该人的氏族名称或族号。所以,虽然古代蒙古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但他们有氏族、部落名称加上那个特殊的复数升格后缀而成的“敖布格”,也就是族姓。如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述塔塔儿部落时说:“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唤作图图忽里歹;若是女子,便唤作图图忽里真。”《蒙古秘史》中也反映了这个习惯,如孛端察儿问女俘:“你是哪个氏族的人”(或译作你姓什么)对方则答是某某氏族人某某。这里氏族名称显然是在起着姓的作用。即使在现代生活中,为防止同名者混淆,蒙古族还保留着名前附带父名的习俗,并按照现代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写父名的第一个字母。  相似文献   

7.
外蒙古地区是清朝的北部边疆,也是临近俄国的中国领土。沙俄侵略者很久以来就想把这个地区攫为己有。尤其在19世纪中叶后,它把吞并外蒙古当做对外侵略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他的北部,有着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居住着纯朴豪放的蒙古族民众,他们犹如天空中的雄鹰,草原上的苍狼骏马。舞蹈作品不乏以其为原型进行编创,本文通过对作品《奔腾》的舞蹈赏析对这个作品中所运用的蒙古舞蹈元素以及蒙古舞中独有的风格特点做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17世纪,沙皇俄国开始了对东北亚的殖民入侵,沙俄远征军越过萨日德格山(现乌拉尔山的蒙古名)后,因俄国人占领此山而发出了喜悦的欢呼“乌拉”声,乌拉尔山由此得名。沙皇俄国入侵布里亚特蒙古地区是1622年。入侵之初,他们遭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激烈反抗。沙俄哥萨克进入这一地区后,采取了许多野蛮、血腥惨无人道的行为。后来,俄国人于1652至1654年间建成尼布楚要塞,才控制住了布里亚特蒙古地区,此要塞成了俄国人统治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据点。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对蒙古族服饰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蒙古族婚庆服饰的设计美学。具体的分析了蒙古族最具代表的鄂尔多斯民族婚庆服饰特色,以及婚前和婚后的主要区别,这一研究将补充和丰富蒙古族服饰研究中婚庆服饰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托娅  王挥 《职业时空》2008,4(6):164-165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地级市,分为农区、牧区、林区和城镇等多种生活方式区,蒙古族为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蒙古族语言为母语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蒙古族语言和汉语言双语教育的学生。鉴于这一学生群体在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为保障蒙古族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笔者对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法律最早的发源地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地中海沿岸。此地,先后崛起了一系列奴隶制国家,其法律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法律成就主要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摩西十诫》《犹太法典》和古希腊完善的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自古就有马背民族之称,马背是蒙古族的摇篮,蒙古人从小就和马一起生产和生活,于是和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蒙古人爱马、惜马,喜欢装饰马,于是就创造和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马鞍。蒙古族马鞍制作精良,造型多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14,(11):42-42
1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蒙藏边区人员任用条例》,令自当年4月1日起施行。同月为开展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及宁夏地区回族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把原设在定边的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高岗任书记,李静波任蒙民部部长,杨一木任回民部部长。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舞蹈风格浓郁、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在中国民族舞蹈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筷子舞"是非常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传统道具性舞蹈。筷子舞主要以筷子随着节奏敲击手、肩、臂、背、腰、腿、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为表现形式,动作圆润大气、热情奔放。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者表现出舞蹈韵律感及动态美,推动舞蹈情绪进入高潮。通过对蒙古族筷子舞表现形式的分析,来说明蒙古族筷子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相似文献   

18.
蒙古民歌是蒙古族祖先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蒙古民歌中富含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论文中对民歌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今后的民族教育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9.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崔振文 《老年世界》2008,(22):23-23
我出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个清贫的蒙古族农民家庭。1950年3月,我17岁就考入了内蒙古行政干部学校。毕业后,奔向茫茫的大兴安岭林海。1956年7月,开始在内蒙古《林业工人报》(今《林海日报》)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