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1163名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测试,探讨主客观因素对应对方式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男性服刑人员与大、中学生在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测试中得分差异显著;高社会支持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较少自责;人际信任水平高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乡土社会与工商社会”“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引出对法学研究中“进路”的思考,进而引发作者对乡土社会发展的思考,从而得出进入“工商社会”的中国,依旧是“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它的实质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封闭型社会向现代开发型社会、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向以竞争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曾经着力去描述过的乡土中国在今天的巨变,绝不意味着乡土社会真正的消失与瓦解,只要人类还必须从土壤的种植中获得赖以为生的食材,乡土社会的消失就只可能是一个现代人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类社交方式,这种虚拟的间接的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交往模式,离开了一定的社会情境线索(如外貌、空间特征和非语言线索等)也导致了传统的人际信任观发生了改变,而本研究就是从调查网络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向出发,研究网络社区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从而找出较为合适的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磊 《现代交际》2011,(6):188-189
本研究选取了11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以问卷的形式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信任圈从里到外依次为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亲戚;工作伙伴;同乡;陌生人;(2)相比较以往研究,大学生对朋友的信任程度高于亲戚,这可能与时代发展变化有关;(5)培养人际信任的关键是增加接触频率,加强彼此的了解,同时增加一些情感分享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9.
二战后,中东国家进入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目前处于矛盾集中爆发且极为动荡的"过渡政治发展阶段"。中东国家必须面对一系列既有来自外部也有自身发展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和重要任务。当前中东出现的政治危机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其产生既有多种现实动因,也有深层社会原因和外部势力的影响。政治危机已对中东各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东国家已步入矛盾、危机多发期,下一次政治震荡可能会冲击中东君主制国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其因子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好;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怀疑性因子呈正相关,与权威信任、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和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具有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各因子中怀疑性因子对孤独感预测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护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刑事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的。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必须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它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也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依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力和前行的动力。现代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而信任是一种低成本的风险机制,现代性导致的"脱域"现象,对现代人来说到底是新的解放还是更大范围的约束?本文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思考,试图探讨在风险社会中的信任机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耀虹 《社会学》2007,(2):55-61
近年来,民间组织的发展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本文对民间组织的主要类别之一——行业协会的概念界定、发展脉络、存在问题等加以梳理和分析,认为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需要树立重视公共权利的观念,政府与行业协会等第三部门建立平等协商的关系;构建现代社会的横向联系,促进形成社会自治机制;加强法制建设,营造适合行业协会发展的环境;深化政企分开的改革,使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乡土中国》是论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经典著作。将乡土社会的基本面貌概括为一种推己及人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模式与文化传统和一种从容变动的社会演进与权力继替,着重介绍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的相关概念,并借助四种类型的权力划分理解不同的社会秩序及其变动状况。最后,将对书中论述的社会转型阶段出现的基本问题进行归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大当代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孤独感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较高,孤独感水平较低;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孤独感水平上,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当策略和技巧不再是政治、商业传播的核心问题时,信任就从一种抽象的交往前提变成了实在的社会资本。换言之,当信任资本透支时,策略和技巧往往沦为徒劳的表演。在大众眼中,一个信任裸奔的组织,任何表演都可能是反讽的、荒唐的、自戕的,更是对公共舆论和公共之善的持续冒犯。新媒体加剧了社会信任问题的复杂性。在实时遍在的围观下,一个组织若是缺少充裕的信任资本,便会动辄陷入来自大众的疏离、狂欢或狂怒之中。不管怎样强调信任的重要性都不为过,而更重要的是深究信任的本质、构成及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成机制和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共情能力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友谊质量。基于共情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内涵特征,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人际之间信任关系开展研究,发现大学生共情能力、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大学生共情能力极大地作用于人际信任对友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法治缺失的社会。这种法治缺失在法律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宗法等级原则排斥了普遍平等的法治原则;权力至上传统排斥了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程序虚无观念排斥了程序正义法治观念;工具意识的法律取向排斥了保障权利的法治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应不断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使法治原则和精神得以真正彰显。  相似文献   

20.
因写作《历史的终结》一书而名为人知的美籍日裔学者福山最近又出版了《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译本(中国社科版)已在近日出版。该书重点讨论社会信任关系的问题。福山认为,以前被人们认为是“美国病”的那些社会症状,其实是后工业化时代普遍的社会症状,这是由技术变革与道德相对主义的流行致使社会资本流失造成的。他特别强调诚实、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