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形势是变化莫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在各个时期领导人的带领下逐步的变化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又反过来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14,(12):31-33
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中国外交走入低谷,局面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在冷静分析形势后,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在把国内的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抓住国际上的机遇,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行动,最终打破制裁,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打破制裁的关键是我们中国人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3.
周文书 《现代妇女》2014,(2):213-213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丹是中国外交参与程度较深的发展中国家,中苏双边关系的发展演变不仅始终彰显着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对阿外交的成长轨迹。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和苏丹的相互援助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体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此后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逐步深度参与了苏丹的经济事务,帮助苏丹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内持久和平。以南北矛盾和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为主要内容的苏丹危机,是中国外交参与国际事务时必须直面的挑战之一。中国外交必须重新审视与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技巧,在深度参与中逐步走向成熟,实现外交转型和国家形象重塑。  相似文献   

5.
正1971年,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淖不可自拔,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去中国打破外交僵局。但是,由于相互隔绝达20年,他们对红色中国很陌生。在基辛格去北京的诸多准备事宜中,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怕见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要磕头。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首先,这场秘密外交基本上是按中国的条件进行:是美国特使去北京,而不是周恩来到华盛顿。由此,他们的理解是:这是中国按允许外国使节拜会中国朝廷的古老规矩发出的邀请。其次,历史上有外国使节曾被中国政  相似文献   

6.
苏丹是中国外交参与程度较深的发展中国家,中苏双边关系的发展演变不仅始终彰显着"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对阿外交的成长轨迹。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和苏丹的相互援助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体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在此后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逐步深度参与了苏丹的经济事务,帮助苏丹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内持久和平。以南北矛盾和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为主要内容的苏丹危机,是中国外交参与国际事务时必须直面的挑战之一。中国外交必须重新审视与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技巧,在深度参与中逐步走向成熟,实现外交转型和国家形象重塑。  相似文献   

7.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杨栋 《现代交际》2010,(11):99-99,98
曾纪泽是洋务时期中国外交上的著名人物,他作为中国驻外使节常驻欧洲,对世界局势多有了解。在中法关于越南问题的交涉中,他积极奔走,利用自身能力和掌握的外界因素为国家谋求最大利益,虽然最终失败,但也给中国近代外交添上了重重一笔。  相似文献   

9.
文化艺术的变革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多年的大门,给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时期的中国艺术文化主要呈现为对峙、抗争和融合;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全球化、一体化,极大地推动着各个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靠拢与接近,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全球化,并逐步走向多样化。本文主要从平面广告演变的史实出发,简洁的叙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两次飞跃及其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影 《当代老年》2009,(4):30-30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外国邮政机构纷纷把自己的牌子堂而皇之地挂到中国领土上。当时,英国人一手控制了中国海关(英国人赫德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48年)。他们得寸进尺,竟然想再控制中国邮政,其理由是“中国没有邮政局”。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1994,(12)
清政府“割让”香港内情中英《香港条约》,是腐败的清朝政府签下的一个卖国条约。这一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租期”为99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在太和殿召见从广州回京的钦差大臣、直隶总督琦善。道光问:“英国人要我们把香港割让给他们...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中央最高层到外交执行部门都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甚至包括媒体、大中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公共外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公共外交能够受到全国范围内如此高度的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转型,尤其是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中国更着重以“周边”平衡“大国”的策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访问欧洲,已初现欧洲将成为中国外交新重心之端倪。习近平随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明显预示,中国以美国为重心的外交策略开始逐渐弱化,转而逐步向欧洲靠拢。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外交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奋力前行,在坚持外交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新的外交理念和举措。这些新理念、新举措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气象,同时折射出中国外交在2014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内的走势。中国梦将在中国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一个强音。同时,它也成为中国与世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地区之一,上海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上海的交通工具也逐步走向现代化。近代的上海交通工具经历了从马车、轿子等传统交通工具到汽车、电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转型历程。近代上海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对上海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的人格尊严及其生命财产安全。弱国无外交,表现的虽然是国际交往中的不平等,但却是国际关系中长久存在的潜规则,是一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佐证的事实。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直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也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从意识形态外交到务实外交,从单一外交到多元外交,从“第三世界”理论到“和谐世界”理念,30年间,国际形势风生水起,中国外交破浪向前,而解读这3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外交走向进步与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中国的女性也正面临着自身的角色转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正在被逐步打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广化和深化,国与国之间利益逐步关联,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抓住时机迅速发展起来,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大。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中国因素成为世界各国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重要问题。与不断演变的国际形势相适应,中国外交在政策和实践上继续发展和变革,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倡议,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赢得普遍赞誉。本文将从外交指导思想,经济全球化下的外交趋向等方面入手,对当代中国外交及外交政策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文明的复兴作为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成为世界媒体上镜率最高的新闻话题.但较少为人所注意的是,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持续已久的过程,而不是近年来才有的新情况.正如西方的崛起并非从鸦片战争时才开始,而在16世纪便已肇端那样,中国的复兴也早在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便开始了.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中国国运下降到最低点,但不久后便发生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之后20年内大部分治外法权被废除,此为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