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发展中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劳动者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双重就业竞争压力,失业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最多的国家。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总计为114333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中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9732万人,占总人口的61%。这意味着中国将长期面临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和解决充分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为逐步解决就业问题并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中国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劳动制度改革。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就业与劳动制度改革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永超 《职业》2011,(11):44-46
就业是民生之本。合理有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就业更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从个体来看,青年就业是青年实现职业理想的惟一选择;从社会来看,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力的群体,是民族振兴的生力军,是实现我国在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个院校、各个家庭的大事。现阶段,各职能部门、各高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任务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一种新型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东升 《职业时空》2009,5(6):25-26
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受到冲击,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校必须重视就业市场建设,要建立起完善的、多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范金文 《职业》2016,(22):40-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经验,提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多数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大学生就业环境的重视仍显不足。事实上,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护大学生利益,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和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在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上海就业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就业总量增长缓慢,就业结构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二是就业人口加速流向郊区,区域性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三是失业群体年龄分化,双高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上对就业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应构建一个功能较齐备的市场就业系统,以制度保障、产业协调发展、政企协作、市场发挥作用和个人积极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多层次就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就业和合理就业的目标。为此,一是要优化失业保险调整机制,建立就业促进基础平台;二是要构建多层次就业促进体系,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要对接产业调整导向,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对广大妇女来说,就业是保障其获得收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权利,也是妇女提高其社会地位,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面对中国经济加速转轨,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促进广大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不仅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完善以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就业问题尤其突出.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实际就业需求量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学会生存"的教育. "学会生存"的教育,必须从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就业与创业.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职业》2023,(24):28-32
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技工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不可或缺。近年来,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一些问题。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本文就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技工院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把它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九大目标之一。为此,确定了七方面的重要举措,其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的要求,对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来讲,既是根本性举措,又是基本内容。说它是根本性举措,是因为加强培训是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说它是基本内容,是因为充分就业是高质量的就业,是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境界。这实际上为我们认识和推动素质就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探索素质就业,要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素质就业。实现素质就业,从宏观层面讲,首先要把就业的实现由主要依靠开发岗位来安排人员,转到更加注重提高人员素质和就业能力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一步是实现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素质的并举;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逐步实现主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就业。素质就业之就业,是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就业,包括劳动者初次上岗、稳定提升、职业转换和创业开业。素质就业之素质,是讲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特别是市场就业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包括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论就业训练与职业指导的关系柏莉一、就业训练的任务所谓就业训练,是指通过提高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其就业而开展的培训活动,它与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加强政府职能,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的通常作法一样,把积极开展就业训练作为调节劳动力供求平衡的重要政策和...  相似文献   

15.
池万荣 《职业》2017,(8):18-20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而贫困家庭劳动力作为就业创业群体中的弱势特殊群体,解决其就业问题,是促进贫困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如何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以福建省古田县为例,就现阶段开展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就业及城市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胡彬  胡晶 《科学发展》2016,(5):23-30
产业发展中的就业承载能力,不仅受到劳动力供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随着产业升级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反向观之,就业承载能力的现实约束,亦构成了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主线,创新转型的战略导向将加深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为此,应打破行业间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就业增长创造劳动力要素流入的市场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培训,细化对人才的激励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就业质量,形成能够适应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升级需求的劳动力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改玲 《职业》2011,(14):32-33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中国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尽管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实际就业需求却呈逐年下滑趋势。当大量的劳动力面对相对有限的就业岗位时,必然引发激烈的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20.
数字     
《职业》2014,(13):40-41
1000万人就业目标 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人,比多年来保持的目标增加了100万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这表明了政府对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