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弗洛伊德理论的背景下,本文从超现实主义对源欲的理解入手,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对性本能隐喻的理解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在超现实主义者对梦境隐喻的理解的背景下,研究超现实主义摄影图像的技术方法、形式表现以及主观情感,并以此作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和情感表达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经济萧条,政治空气一触即发,百般压抑的气氛之中,绚丽夺目超现实主义艺术应运而生;在时尚界,也涌现出一个锐意创新的"惊人"设计师,那就是让时装女王可可·香奈儿闻之色变的"那个意大利女人"艾尔莎·夏帕瑞丽。眼泪成诗,或选择另一条道路这个为了爱情背井离乡的姑娘是意大利名门闺秀,1890年出生于罗马,她的母亲是那不勒斯贵族,而时任罗马大学院长和中世纪手稿馆长的父亲是著名学者、东方语言  相似文献   

4.
隐喻以自为性机制满足艺术求新求变的要求,是超现实主义者对于艺术、时空、生命等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本文浅谈了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6.
"决澜社"是一个画会组织,大部分艺术工作者可能脑海中的印象并不是太明晰,它成立于1932年,解散于1935年。决澜社从成立到解散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是它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个案。20世纪初期,当西洋画风席卷整个画坛,"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决澜社的画家们也不断地吸收西方各种现代主义的观念:有后期印象派、达达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他们的艺术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但是这些新新的艺术观念并不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得到理解,因此在第四次画展之后,决澜社成员商议解散。在当时的中国,一个崇尚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在夹缝中存在了五年,到最后的解散,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艺术纯粹的精神追求,为当代中国物欲横流的艺术市场树立了一座短暂的丰碑,为当时黑暗中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短暂的黎明,却为以后中国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永恒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像许多艺术家一样,英国老汉阿瑟·埃利斯用画笔展现自己身边的事物。实际上,他是个盲人,完全靠幻觉作画。埃利斯现年66岁,美术专业毕业,先前在印刷行业就职,业余时间喜欢画肖像画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2006年,他患上细菌性脑膜炎,令视神经受损,彻底失明。  相似文献   

8.
<正>摄影发展之初,纪实是当时人像摄影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用于记录当下社会人们最真实的状态,布列松则是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艺术不断进步,人像摄影已经从简单的记录逐渐走向了创新。人们不仅仅专注于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而是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认识事物,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诞生正是源于这种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的艺术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迭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渡普艺术的统称。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将绘画的语言形式不断提纯,并走向极至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是一场关于美学的革命。它的绘画语言、艺术风格、美学理念以及思想观念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生机。  相似文献   

10.
萨尔瓦多&#183;达利是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随着他的作品在北京展出,再次引起文化界和公众关注。达利用绘画领域打开了人类内心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隐秘空间.为绘画艺术带来强烈的震撼和革新,这里几个生活片段中,也许能让我们窥见达利的多才多艺.能为备受争议的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1.
产品的外形设计,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直观途径,产品装潢设计作为一种极具艺术化的工艺设计,其效果的好坏对产品起着重要影响。抽象艺术应用到装潢设计中,不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并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映象。本文主要就抽象绘画的艺术概念着手,以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对抽象艺术应用于装潢设计中的视觉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合格的作家都是独特的,多方面的。因此,作家和作家、作品和作品常常难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但村上春树和莫言都是非常善于对本国社会进行审视与思考的作家。而且,这两位作家又基本是同时代的人,都属于广义的超现实主义派。因此,这两位作家显然也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就莫言与村上在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手法方面,进行相似与相异之处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德库宁是荷兰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相似文献   

14.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变革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表征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了"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了详细的论述。"中国梦"的提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梦"不仅仅是寻求中国自身的发展和稳定,其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影响也会是深远的。因为,"中国梦"是"和平梦""发展梦"和"稳定梦"。  相似文献   

16.
林锦东 《职业》2012,(21):131-132
"和谐"与"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和谐"是"变化"的基础,"变化"是"和谐"的保证。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连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和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松散,失去方向;少了"变化",语文教学则会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又要构建"变化"的语文课堂。一、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立体流动过程,它犹如奏乐。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文与道等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它们必须围绕着"和谐"这一"主旋律"缓缓流出,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语料库为辅助手段,分析了"问题是"的语法化。"问题是"的语法化经历了三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共时的语法化现象。"问题是"在结构和语义上都已不可分析,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是一个语法化程度很高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在继承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批判了他的理论,并且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他对弗洛伊德的发展在于论证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历史本性,引入了"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这两个术语,而批判则在于认为弗洛伊德"非压抑性本能是不可能存在"的论断是不合理的,只要能够推翻操作原则,实现"性欲向爱欲的升华",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建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推销员之死》通过描述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惨一生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是阿瑟·米勒对"美国梦"深刻的阐释。"中国合伙人"是导演陈可辛以新东方的发展史为题材所拍摄的有关创业传奇的电影,该片通过双线分别描述了两位主人公的"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通过对两部著作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美国梦"和"中国梦"内涵的描述,指出了"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同时揭示了"中国梦"的雄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