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罗援 《中外书摘》2014,(10):35-38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20年前中口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  相似文献   

2.
蠡人 《老人世界》2014,(5):37-38
中日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春至1895年春,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所谓甲午战争,并非一次战役,而是由多个战役构成的。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以史为鉴,通过甲午战争中的几个战役,可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面目。  相似文献   

3.
中国研究甲午战争的泰斗戚其章,在发表于《历史研究》的长文《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中写道,“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但是,仔细查阅历年论文、论著目录发现,对甲午战争给予中国的影响,研究论著堪称汗牛充栋,而对甲午战争给予日本的影响,研究则非常欠缺.事实上,不仅战后“三国干涉还辽”和《马关条约》的巨额“赔偿”,为日本此后对华侵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大大刺激了其走军国主义道路的野心,而且导致今日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也是甲午战争埋下的祸根.  相似文献   

4.
何立波 《老年人》2014,(11):42-43
正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结束。这场战争,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甲午海战"中黄海一役的失利。此役中,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完败的原因种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纪松弛。说起北洋水师的军纪,公认以英国人琅威理辞职为分水岭。正是这位洋教头,在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波及数亿人口的战争毁灭了四个帝国,重创了欧洲文明。今年是一战百年,在整个世界都在纪念、反思这场人类首次全球战争之时,战争的主角之一——德国大战前的战略决策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世界大战开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处于其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战争之后,不仅崛起的国势不复存在,连帝国本身也在战败和一连串革命中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进行了许多外交活动来阻止战争的爆发,都未能如愿。高升号事件给了他"以夷制夷"的好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李鸿章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其外交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7.
李说 《老人天地》2013,(9):24-24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9周年。关于北洋水师在战争中的表现,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段北洋水师“大炮晾衣服”的历史记录流传甚广,这段历史记录揭露了北洋水师把衣服内裤晾在军舰大炮等处,以此证明北洋水师军纪废弛,进而推断说,甲午之败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8.
李晨 《老人天地》2014,(7):34-35
<正>120年前,甲午战争爆发,清王朝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在120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四万万人齐下泪1896年4月17日,一位年轻人窗前观雨,凝神良久,挥毫写下了一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个人叫谭嗣同,这一天四万万人同一哭,因为它是签订《马关条约》周年之日。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甲午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日本则乘势而上,跻身强国之列。按说,在光绪亲政前的30年中,中国也经历了与世界同步的上升之路,史称"同治中兴";洋务运动也推行了近三十年,所建成的北洋海军一度领先于亚洲。但为何在甲午之战中,中国会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本文试就黄海海战——这场对战争局势有重大影响的海战,从军事方面做出对比,探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曾对晚清各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报道,留下了大量相关的政事新闻。对于这些新闻报道,学术界目前围绕着琉球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立宪等几个领域展开了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革命前后》是火野苇平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战败时期西部军管区报道部欲发起九州革命而后失败的过程。其中描绘了许多以空袭为代表的战争灾害场面,均是取材于与相对应历史时期的真实事件。本稿旨在着眼于《革命》对空袭场面的描绘,分析与现实历史事件的联系,及其体现出的战争受害意识。  相似文献   

12.
抵制日货运动是贯穿于中国近代的一项爱国运动,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抵制日货运动在神州大地上此起彼伏。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是在日本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的情况下发生的,国难当头,广大民众奋起抗争,以经济手段作为武器抗击侵略者,在抵制日货发起的过程中,报纸和商会作为此次运动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在运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老年世界》2014,(16):10-12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像日本那样发展民族私营企业才是强国的根本;同时由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可在华设厂投资,于是不便继续禁止民间设厂。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是20世纪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对俄国来说,那场战争是1905革命的催化剂,也敲响了罗莫诺索夫王朝统治的丧钟。而日本方面经此一役,其“独占中国”的妄想愈加膨胀。从这场战争开始,日本进一步将“大陆政策”付诸实施,在中国东北的南部立足进而逐步往北推进,最终发动了一场给整个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  相似文献   

15.
瞿建湘 《老年人》2004,(9):36-36
前段时间,媒体广泛报道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举行隆重庆典,纪念“二战”胜利59周年。其实,与英、美、法、苏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卓越贡献,并与他们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也有自己的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就是每年的9月3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二战”的欧洲战场以盟军胜利宣告结束。在亚洲,困境中的日本法西斯成为美、苏、中、英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要解决的最后敌人。中国军队加紧局部反攻,美英盟军力量集结亚洲,苏联准备对日作战。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岛,将战争引向日本本土。7月26日,中…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是20世纪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对俄国来说,那场战争是1905革命的催化剂,也敲响了罗莫诺索夫王朝统治的丧钟.而日本方面经此一役,其"独占中国"的妄想愈加膨胀.从这场战争开始,日本进一步将"大陆政策"付诸实施,在中国东北的南部立足进而逐步往北推进,最终发动了一场给整个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法制意识和科技力量强于东方各国,这是它脱亚入欧的结果。我们用情感与其相处,总是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把过去的情、理、法,改成法、理、情。对日要法理第一,情感第二。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已经发生两次战争,第一次是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才恢复邦交正常化;80年代至90年代犹如进入"蜜月期"。但是进入21世纪之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二战时率部远征北非和欧洲,战功卓著。战后任美陆军参谋长、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此后,布莱德雷积极参与策划侵朝战争和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封锁及对我国领土台湾的侵占。 在《布莱德雷将军战争回忆录》一书里,他回顾了自己在二战期间参加和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反映了他对打败法西斯德国作出的重要贡献。书中详细记述朝鲜战争的过程,披露了美国是如何决策发动侵朝战争的,客观上暴露出侵略者在非正义战争中失败的事实。下文摘自该书的第五部分《朝鲜战争》,篇名和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19.
吴音 《伴侣(A版)》2008,(6):12-14
自1990年至今,应联合国和有关地区请求,中国参加了15次维和行动,共派出6000余人次的部队和民事警察到热点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赢得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迄今为止,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仍然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女军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和平使者,她们以细腻的情感,从不同视角,感受着战争中的苦难。她们用自己的行为书写着中国女性的勇敢、智慧和柔情,更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树立起我们中国强大、友好、爱护和平的伟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吴兵 《老年人》2016,(4):40-41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磨难和耻辱的历史,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甚至还有列强之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战争。11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日俄战争始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抢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更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间,俄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