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芝加哥》是埃及裔著名畅销小说家亚拉·阿斯旺尼继小说《亚库班公寓》之后的又一力作。该小说根据作者早年经历创作,讲述了一群埃及留学生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求学的遭遇。反映了从本土保守的传统文化转移到自由开放的美国文化后,埃及留学生受到的冲击和感受到的身份焦虑。本文在女性主义的视阈下,从波伏瓦主张的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以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为代表的旅美东方女性,受到西方文化和父权制社会双重压迫后的"他者"境遇,并分析造成这种"他者"境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是美国最富影响力的现实主义旗手之一。其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中产阶级白手起家图景的作品。在建国后的一个世纪,美国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美国占据着统治和主导地位。1865年的美国内战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作品创作于1885年,处于美国试图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特殊时期。从民族性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探究该小说带有的明显资本特征:贵族没落,资产阶级兴起正是美国社会发展和扩张的需求;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以及隐藏在幕后的经济金融危机等现状等都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而试图证明这部作品实质是一种美国文化身份构建。由此可见,从民族性的角度解读《塞》是对该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他的代表作《白噪音》通过对格拉迪尼一家生活的描述,“复印”了美国当代生活,讽刺了消费主义盛行的美国后现代文化,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危机。本文拟从后现代社会生活和对死亡的恐惧两方面分析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危机,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在欧亨利的作品中,《警察与赞美诗》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创作于二十世纪的小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欧亨利在小说中对于情节的构造非常的引人入胜,同时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也让人回味无穷。欧亨利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协作技术表现手法,在语言上,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于事件进行变形处理,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出当时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状态,对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揭示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黑白颠倒。本文对这位伟大的小说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时社会环境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本文以《警察与赞美诗》这一经典代表作为例,对于欧亨利的协作风格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从其题材的选取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赏析了其写作风格。希望通过对欧亨利的写作风格的欣赏,可以对我们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对其写作风格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是其代表作。作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有充分的描写,但同时也描绘了一些社会中的美好。通读小说,能够发现小说中弥漫着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本文首先对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生平予以简介,其次简单介绍《雾都孤儿》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雾都孤儿》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雾都孤儿》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通过对历史的独特见解,激发了一大批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改变了人们对于历史的传统性和局限性的理解。《灿烂千阳》作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和崭新的话语,从女性角度出发重现了阿富汗近三十年的战乱生活,并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独特见解。这样的叙事策略正好迎合了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本文通过结合阿富汗的人文历史,从新历史主义的批判视角出发,对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灿烂千阳》进行研究和拜读,以期丰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发掘《灿烂千阳》更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欣  韩艳 《现代交际》2013,(11):69-6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创作于19世纪初,作品以宗教、女性为主题,巧妙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经典形象。电影《浓情巧克力》改编自作家琼妮·哈里斯(Joanne Harris)的同名小说,创作于20世纪。同样是一部以宗教、女性为主题的电影,它与此类作品中的经典《红字》相对比,有相同之处,亦有反差与创新。本文拟就两部作品的相同与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俞杏 《职业》2015,(7):36+35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是作家们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本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对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展开论述。《金色夜叉》被称为红叶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金钱和爱情纠葛的社会小说(在日本,社会小说是具有包容性题材概念的小说,特别是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社会小说。比如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也被看作是社会小说),在如今的日本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无独有偶的一部关于爱情的杰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两部作品虽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但都是关于爱情的小说。通过这两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窥探到每位作家的爱情观,而且能够加深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传奇性的长篇小说《平民史诗》是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第三阶段即哲理小说阶段的代表作。它和《三部曲》一样,代表着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纳吉布在《平民史诗》的创作中,一反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具有创伤感的作品,母亲茹灵移民前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移民后,经历了种族主义歧视以及被"他者"化的伤痛。女儿露丝尽管优秀,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处于"边缘人"的位置。这些境遇给母女带来的心理创伤无以言说。这部作品中,谭恩美某种程度上把书写作为一种治愈心理创伤的工具。茹灵通过书写讲述了自己的创伤性经历,重视自己的过去,使自身走出创伤成为可能。露丝通过梳理母亲的手稿,懂得母亲种种怪异的行为源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中国文化。母亲的言说赋予露丝力量,使她重新认清身份,露丝重新思忖与其生命中重要的他者的关系,认清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坚定自身的"中国性",不再排斥自身双重文化身份,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20多部小说,其代表作《雾都孤儿》不仅展现了狄更斯卓越的写作手法,而且强烈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雾都孤儿》中贼窝头目费金的出场、费金与塞克斯的对比和对犹太民族的态度,反映了狄更斯的反犹倾向,进而揭示出当时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不公。  相似文献   

13.
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里,蕴涵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度书写。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解析这部小说,从而发掘出作者的伦理道德追求和在创作中肩负的道德责任,进而使读者对这部作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冰 《中外书摘》2000,(1):25-25
以《狗心》、《白卫军》等小说蜚声前苏联文坛的作家布尔加科夫,生前命途多舛,其作品被诬为“反苏现象”(布哈林语),本人也沦落为剧院提词员。在自己所有的作品中,布尔加科夫最珍视的,是他的代表作——《大师和玛格丽塔》,  相似文献   

15.
周帅 《现代交际》2015,(4):75+74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优良传统,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描绘出复杂的人性图景,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之家》《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等,其作品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风景》不仅是方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这篇小说从"亡灵"的视角,勾勒了一幅河南棚户子一家贫苦人生活的"风景"。本文将在前人对这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贫瘠、亲情的淡漠、心灵的变异和人性的扭曲以及看客的的叙述视角四个方面论述一下《风景》中的"家"。  相似文献   

17.
《杰克·迈格斯》是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以伦敦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澳大利亚后殖民主义小说。本论文旨从房屋重复意象的视角分析作品《杰克·迈格斯》中的四所房屋及其象征意义,以此推敲主人公杰克·迈格斯返回伦敦意图找回自己的英国身份,并最终获得一个真正的澳大利亚身份,寻得内心的平静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19.
王爱军  吴尽 《现代交际》2011,(10):97-98
《舞姬》是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广泛收录于现代日本高中国语课本,更作为著名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流传。巴金的代表作《家》在中国也可谓家喻户晓,也被各个国家的读者所熟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化教养、生长环境,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自传体色彩,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作品自发表以来,始终引人关注,两国的研究者更对两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从其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着眼点的异同,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纳博科夫是一位用俄语、英语、法语进行创作的作家,是一位具有先锋性质的文体实验大师。笔者在研究其代表作《洛丽塔》的过程中看到了小说狂欢戏谑的一面,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有一定意义上的弥合。本文侧重从人物形象方面发掘小说里隐含的狂欢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