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性涵盖于广泛意义上的人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芥川龙之介在其作品中广泛而深刻地剖析人性,但对母性的认识却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认识,在探索人性这一伟大的文学主题时,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母性的认识不尽相同,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芥川对母爱的思考与向往。  相似文献   

2.
邱媛 《职业》2013,(23):188-190
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故乡的人文地理、山川景物、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之中;而常年漂泊在外、远离故乡的作家常常在作品中抒写自己的思乡之心和眷恋之情。他们虽然受到异邦文化的影响,却一直追求民族特色,在精神上回归家园。故乡的记忆更多是来自作家童年和少年的记忆,童年的生活和记忆会形成作家的精神模子,为他们的思想打下基础,终身伴随着他们。  相似文献   

3.
常嵬 《现代交际》2012,(7):70-71
辛弃疾的词作中大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其作品融合刚柔的美学理想和兼备雄奇刚健及深婉雅丽之美的风格特征,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并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对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古代词作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舒群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他以真实、鲜活的小说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时代生活,代表作有《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沙漠中的火花》等。他的作品包含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和对殖民侵略者的强烈仇恨,表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无助,刻画了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展示了沦陷时期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作为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其文学实践营构了中国形象,这种中国形象与传统中国的形象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它是作家寄予独特精神的符号体系。怀着对乡土中国的无限热爱,沈从文将笔下的湘西世界塑造成了一个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动形象,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借鉴王一川的中国形象理论,并以语言形象为例将之归结为对中国形象的古典乡土性描绘,希望借此可以对沈从文的作品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爱情贯穿于贾平凹作品的始终,是他创作的灵光,烛照山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爱情细腻,入微的描写体现出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对爱情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作品中主人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被誉为电影界的经典.影片通过兰花、古城墙等意象,并运用长镜头、慢镜头等拍摄技巧,充分地呈现出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古典之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文化思想,再加上现代的电影叙事,使得《小城之春》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作,而它的所得,同时也是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剧中最常被搬演改编也是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有不少人都还是透过《仲夏夜之梦》开始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独特,因此近些年有很多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就针对《仲夏夜之梦》中的童话色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文学创作中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表达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文章从老舍早期民族意识的形成到他作品中隐式满族文学再到明确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创作这一过程中,总结出老舍的民族意识不仅仅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而且他最终超越了族群意识,表达了内主团结、外抗强敌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1):53-54
T·S艾略特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既是新批评派的奠基人,又被西方评论界视为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大师。T·S艾略特的现代辩证诗学理论是以他独有的方式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展现他的诗学特色,为东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从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入手,对"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意象的手法"等诗学理论和他的新批评理论展开系统分析,进一步阐明了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在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神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所在,也是欣赏古典舞的关键。本文主要以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灵魂作为出发点,从形神合一、圆之神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并从《书韵》和《春闺梦》两部作品中分析了古典舞神韵之美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进一步挖掘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13.
严青 《现代妇女》2010,(8):121-124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重要作品,很多人认为它体现了福克纳痛恨奴隶制、反种族主义的思想。文章通过细致分析考察,发现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重复运用蛮荒隐喻对黑人世界进行表征,从白人外部观察者的立场与视角对黑人世界进行想象与建构,将黑人置于种族他者的地位,扭曲与贬低了黑人世界。这种自我,他者二元对立的种族观念,与其写作中对种族主义进行批判的努力相悖,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4.
吴迪 《现代交际》2012,(4):95+94
王建中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将现代的作曲手法同古典钢琴创作及中国传统民族化创作手法融为一体。王建中的作品每一句、每个节奏,甚至每个音符都能表达出其作品的亲切力,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都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的艺术价值。本文着重论述了《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品。它通过一个黑人的寻根之旅来揭示了一个不同种族之间所蕴含的深刻的爱的主题。本文主要探讨《所罗门之歌》中爱的主题表达以及作品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毅 《现代交际》2012,(3):65+64
蓝棣之教授的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将西方的精神分析法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相结合,以文学文本为中心进行症侯式分析,并对文学作品的潜文本、作者创作中的潜意识进行深度挖掘,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也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一种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莫言小说善于运用色彩,描写感觉,他借用超常的色彩搭配和色彩变异来传递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以色彩透视出其对生命、生活、世态万象的奇特感悟。莫言早期的两部作品《红高粱》、《红蝗》中色彩丰富,特别是"红"作为转达作品主题和作家感情的色彩意象大放光彩。本文试论莫言作品中色彩词所承载的象征和深刻意蕴,探究莫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全面梳理叙事时间策略,探讨叙事时间对生成《百舌鸟之死》哥特主题意蕴的效果。根据叙事学相关理论,分别概述叙事时间策略中的时序、时距和频率的概念和作用,阐述其在作品中的应用和体现,最后总结出叙事时间策略对突显小说哥特主题意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辞海》中,"浮躁"为"轻率急躁"之义。贾平凹取"浮躁"来命名他的长篇小说,用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思考。作者通过塑造金狗等人物形象,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浪潮中的农村图景,表现出特定年代下浮躁的社会风气。这里的浮躁,不仅是人心的躁动,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本文将从作品所呈现的独特环境、人物形象和时代内涵三个方面,评析贾平凹的《浮躁》。  相似文献   

20.
《女神之再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他利用对我国传统文化故事的改编,表达出了作者渴望摧毁旧世界,创建光明美丽新中国的情感。本文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郭沫若《女神之再生》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