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严维是中唐前期大历时期江南诗人的重要一员,交游广泛。严维一生除了与文人交游外,还与当时颇有诗名的诗僧如灵一、灵澈、清江等都有着密切的交游。本文就是针对严维与这些侍僧的交游进行详细考略,以期从中找到诗僧对严维人格、思想以及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富察敦崇出身清代满族大姓沙济富察氏,一生喜好诗文,十二岁入国子监学习时始学作诗,十六岁始学作杂体诗,有个人诗集《南行诗草》《紫藤馆诗草》等传世。虽其诗名不显,但他受所处时代的大环境影响,诗作中颇有可资考史者。其中他与朋友亲人的交游唱和之作,除能展现他个人的文人兴致,还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些清末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3.
清代"盛世"之下的平民诗人张希杰,存词59首。在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日常家居生活的即景之作、自嘲之作和应酬之作三类。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这样一位社会底层文人的一些生活交际、人格品性和文学创作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她聪敏多能,不仅有诗歌流传,更有薛涛笺、薛涛井等文化用品、文化遗址留存,至今影响巨大。薛涛通音律、好文学,得到住地节度使欣赏,并长期随侍参加宴饮活动,得以结识当时诸多的文人士子与官家贵胄,薛涛诗歌中很大一部分是对自己交游活动的记录。根据对象的不同,薛涛的交游诗歌可分为与友人的酬赠诗,与官员的上献诗两类。酬赠诗的内容记叙了薛涛与友人的互相关怀,上献诗则显示了女诗人的悲情血泪。  相似文献   

5.
袁枚是清代的大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袁枚、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是长寿的文人,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相似文献   

6.
刘新翰是清代著名壮族诗人,也是清代壮族文人的先驱,著有《谷音集》。刘新翰诗歌创作基本主题为揭露社会现实之不平,以现实主义笔触去反映农民的忧苦、刻画社会险恶,批判上层阶级,倾注对农民忧苦的同情,内涵丰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其写景诗也很优秀,借物抒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由于宋代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士大夫整体地位之高,社会影响力之大,以至于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使整个士大夫阶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十分活跃.两宋时期士大夫交游宴集活动丰富多彩,士大夫关注自身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按照自己的意志与需求选择交游宴集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主动而自觉的休闲活动,蕴含其中的公关心态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8.
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9.
侵华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其霸权野心,疯狂推行法西斯高压政策。日本具有正义感的文人及社会团体纷纷遭到打压与迫害,大量无产阶级文人被捕入狱。在国家权力的压迫下,日本文人纷纷发表"转向"声明,并且开始支持、美化侵华战争,成为地地道道拥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0.
洛阳独乐园是中国文人园"园以人名"的典型案例,其园林实体早在元代就已荒废无存,但由于主人的声望和高雅的园中生活,独乐园一直为后人传颂近千年,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园林。本文根据历史文献探讨了独乐园的园林布局、造园手法和文人的园中生活,并结合《资治通鉴》的编撰以及独乐园向市民开放等史料,阐述了中国文人园林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人园林的审美是古典园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强调对文人园林的诗性感悟和外形模仿,缺乏对园林审美本质的追问。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整体论和同型论的观点,从园林主题、造园手法和园林题咏方面分析文人园林网师园的审美特点,认为园的主题的确立与消隐是审美心物场逐渐转变的外在表现;造园手法是知觉组织原则的综合应用;园林题咏唤起了"心"与"物"的同型,营造了丰富的景观意象,促使着审美经验的完形。研究认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有助于理解文人园林意境的生成,但在分析个人和群体的审美知觉差异方面较为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一段辉煌而曲折的历程,他们不仅有新闻工作的专业精神,还带有极强的社会使命感。本文尝试从王韬、张季鸾、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索其背后的办报理念,梳理"文人办报"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13.
谈到科举,便会与"八股""害人""毒害""愚民"相联系,并且在公众视野中那些誓死抵制科举的文人一定抵制的是科举制度,笔者对该说法提出了质疑,便提出该考究,意在通过研究抵制科举的明清文人代表来研究科举是否符合社会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代初期台阁文人面临严重的政治生存危机,馆阁文人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言辞上必定会低婉和顺,小心翼翼,他们把畏惧皇帝和表明自己忠诚之心体现在诗文中,就出现了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其对培养官员庶吉士有着重要影响,有共同追求的馆阁文人,台阁体的代表"三杨"更是创出了"三杨辅政"的政坛佳话。  相似文献   

15.
杨传庆 《国学学刊》2021,(2):106-114
由于语言上的差异,以中国词体为模板"依样画葫"是朝鲜半岛文人作词最直接的方式.不过,半岛文人在"依样"之时,在声律、词句乃至词调上对词的体式不断突破,并且不无创格,甚至出现新的样相.他们有着打破中国词体格律的自觉,不以声音有异为患,肯定东方音声,在创作上不断地突破词体矩矱.此外,朝鲜半岛本土乐曲、文体与词体的交触互动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若非"文人"大抵不会钟爱书法,精通书法,并自觉地把书法当做艺术来看待,这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文人书法"的出现,是从东晋南朝开始的.北方在以魏碑为代表的隶楷方面虽也获得了相当的发展,然而在审美观赏方面却仍然停留在群体意识阶段.南方则由于文人的倡引,书风俊秀飘逸,轻灵爽健,而且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2,(29):11
"尽管我在每次课前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让我喜欢、让我着迷,同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自主性,让我欣慰!与以前相比,我从害怕甚至厌恶走向快乐,走向期待!"常州技师学院一位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师这样说到。"对我来说,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都面临一次挑战,可是我喜欢这种的挑战!我喜欢这样的学习!"常州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奇才,和渐江、石溪、石涛被称为"四僧"。他不但诗、书、印俱精,而且是继陈淳、徐渭之后又一座写意花鸟画的高峰,成为文人花鸟画发展线索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清代延续了儒家"无讼"的传统道德观念([1]),"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认为仁人不尚争,言利的诉讼有悖于仁人的价值观。后世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反对"皆挟自为心"和念旧怨。官方的态度也是明显倾向于"贱讼""抑讼"的。以《劝民息讼告示》为切入点,从儒吏们多采用"教谕式调解"、官府推动圣谕宣讲、鼓励族中严加教训以及弹压讼师好讼四个方面浅析了清代官员息讼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七月半是中国自古以来祭祀亡魂的节日,这一天又被称为盂兰节、中元节、鬼节,而巴蜀地区素来好巫尚鬼,在这一特殊节日里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俗,在存留的清代巴蜀地方志中记载了丰富的岁时节日史料,本文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清代巴蜀地区的七月半"鬼节"习俗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