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讨论两项影响当前和日后关于博物馆(尤其是城市博物馆)研究的主题:藏品以及专门陈列藏品的建筑。然后探讨设立城市博物馆的城市(大都市或小城镇)规模的问题。最后,运用档案学、图像学和地图学的资源以及多媒体工具来展现城市在一段历史长河中的更迭,这对于与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受众(如游客、市民、新移民和儿童等)进行交流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56岁的李松堂,从1965年开始收藏门墩,经过40年的努力,如今藏品颇丰。有一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搞展览,就从他那儿借了48对门墩。他的夙愿是建一个私人门墩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的门墩艺术。  相似文献   

3.
孙桂岩 《现代交际》2014,(2):122-122
博物馆的典藏品是教育、展示、研究的依据,也是沟通、图证与休闲的媒介。一个博物馆典藏品的精确与否,是衡量博物馆运行是否顺畅的有效资源。本文试图从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着手,试析典藏品在博物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凝聚历史记忆的场域,同时也是文化再现的场所。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藏品、丰富的展示手法,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叙事空间,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物",再现"物"之主的个体记忆;营造"场",借由其特殊的"场",塑造并建构社会乃至国家之集体记忆。文章主要以建川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纪录国家、民族之创伤记忆的战争纪念型博物馆,叙写建构创伤与形塑记忆的手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品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文物和自然标本,作为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为博物馆开展收藏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教育服务等业务活动提供保障。藏品是人类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实物见证,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真实反应事物面貌,是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原始实物资料。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保护、研究、宣教等业务活动来连接群众,而藏品又把各项业务活动有机联系到一起,起到桥梁的作用,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角度出发,以用户心理及体验作为切入点,对公共空间光影艺术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为更有效地设计这类产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的光影艺术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光影艺术是艺术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运用光影艺术,不仅可以使得景观设计中的物体更加形象与生动,同时还可以为人们营造出更美的意境与氛围,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影的概念以及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介绍了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使得光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茂慧  杨霞 《现代交际》2011,(10):106-106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体现着一种历史继承性。本文通过对简牍博物馆的特征、造型、空间的分析,来阐述设计思想的变化与历史环境、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而且"度"的掌握要合适,总结出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创造出更好、更和谐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公关世界》2015,(3):80-81
这里是纽约活力城市设计导则中建筑章节的案例,相比之前所陈述的原则,实例更直观。室内空间的活力,缘于尽可能以人为本。从纽约活力城市设计导则中看,人们常用的建筑空间,总要彰显人的交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城市肥胖日益成为问题,一些设计应当被重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楼梯醒目的布局、自然的光线,艺术品可以使楼梯对使用者更具吸引力。在Yoshio taniguchi设计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更新与扩建项目中,一个采用自然光的楼梯代替了原先的电梯,成为从大厅到二楼展示层的主要方式。楼梯的布局醒目,从大厅可以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的古陶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里件件神秘而又优美的藏品, 诉说着中国悠远的古陶文明。  相似文献   

11.
曹冰青 《公关世界》2023,(12):55-57
博物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各地陆续建立了非遗馆,很多农村地区建立了乡镇民俗博物馆。乡镇民俗博物馆在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明显,是非遗传播的第二课堂,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路径和空间,有效促进文旅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振兴。乡镇民俗博物馆发展有很多路径,例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民俗文物征集和科学研究;展厅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多样化;配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展馆建筑和展览要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等。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与装饰设计,是建筑学中对艺术的体现,建筑装饰设计不论是在结构设计还是在审美设计方面,都在传递着艺术的气息。建筑装饰设计可在整体中体现特殊,特殊中又不失和谐,其在美学上的成就值得肯定,本文通过对建筑装饰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一下建筑装饰设计中审美的价值以及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博机构最基层的单位,守护着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文明的保存与探索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诸多地方性博物馆因其经济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滞后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举步维艰。甚至有的地方博物馆珍贵文物在县馆简陋的库房里堆积陈放。但文物藏品不同于现代藏品,因其存在的历史久远,长时间被自然侵蚀,人为损坏,或是长埋地下不见天日,一经出土便"弱不经风",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馆保管的难度。对此,每个博物馆收藏部门都应该考虑到如何做好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欧洲的大史见证就是它的博物馆,我们要去见它,而且不只仅仅见一次。它是空间和时间的双重之旅,是感官和精神的双重抚慰。珍贵的藏品并不是僵死的物件,一个人穿行其间,当时的山川、大地、人物、风俗全部复活。假如人们想要看到一个真正的欧洲,一场流动的盛宴,则不可不恋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栖息地,是保存人类文明和城市记忆的场所。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服务,除了体现在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更要考虑内部公共活动区域的各种人性化设置,使博物馆为公众服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6.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展示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其不仅具有展示设计中的共同性质,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性。通过合理的展示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地域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的特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也随着展示手段和技术的丰富和创新,迸发出不同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进行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述现代博物馆定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与广义概念,认知促进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三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动力基础,初步探析基于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集聚共享、混合使用、走向开敞、转化消极这四种类型的博物馆整合发展策略,以及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藉此思考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16,(22):18-18
由北京画院、山西博物院共同主办的“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11月2日至12月1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展览汇聚了山西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五家文博单位收藏的傅山书画精品近60件,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优势资源与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力量,向观众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继2015年北京画院开启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之后,再一次与国内文博机构联合举办古代书画展览,因此展览也是一次对美术博物馆优势互补的展示与研究模式的新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俊 《城市》2011,(8):49-51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形象地指出了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在我国民居建筑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九国租界地既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又为津城留下了近代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天津“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独特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