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奥巴马是一名演讲高手,他的演讲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词汇、句法、修辞、语篇,以帮助大家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商务信函在商业事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礼貌"作为商务信函写作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在不同类型的信函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商务信函实例的分析,对不同类型商务信函中倾向于使用哪种准则作出分析,并且结合利其的理论,研究礼貌原则在不同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崔国鑫 《现代交际》2011,(11):34-37
本文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按照其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实际应用的情况将其划分为:损惠准则、褒贬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通过翔实的语料分析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违反这四项准则的交际情况,阐明原因,揭示出在言语交际中遵守礼貌原则的程度是与言外行为的类别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政治演讲具有其特有的一种政治性和鼓舞性。奥巴马每周五都会发表电视讲话,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态度与立场,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使自己的政治地位更加稳固,使美国社会更加和谐。本文采用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语调四个方面对奥巴马的电视讲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艳宇 《现代交际》2010,(4):144-144,143
本文以礼貌现象和礼貌原则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赋予礼貌的含义及准则,以及映射在礼貌现象中时表现出的异同。礼貌现象广泛出现于人类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熟练掌握礼貌原则、注重礼貌原则的文化习俗性,处理好礼貌原则中各项准则与交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可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使东西方交流更融洽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保持一定的交际距离,以达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对隐喻的翻译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探讨一下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好地理解隐喻,对政治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新一代领导人,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的讲话,这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想、论断和要求。本文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的精神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主述位理论是属于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对语篇分析和英汉双语翻译都具有指导意义。主位即一个小句中最先出现的部分,一般而言,主位表示已知信息,述位则是新信息。演讲作为在较为隆重或公开的场合发表的讲话,具有宣传,鼓动,教育,欣赏等作用。而重大会议甚至需要现场翻译的开闭幕式演讲更是需要精心梳理思路,组织材料。本文通过主述位理论和主述位推进模式对习近平主席B20开幕式演讲及译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皮英 《现代交际》2010,(4):50-55
美国学者Nessa Wolfson认为,与社会距离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相比较,处于两个极端的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同陌生人之间一样,在交流中极少使用语言礼貌。本文主要研究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使用语言礼貌策略的必要性,同时将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作为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用于增加亲密、减少摩擦以提高交流质量的礼貌策略不但可以,而且有必要应用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对比研究奥巴马和布什就职演讲的批判话语分析,本文主要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语言特征,分析语言间的异同,从而进一步分析政治家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开学典礼是新生开始校园生活的第一堂课,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对每位学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主要分析了各知名高校开学典礼校长讲话内容,得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视野性两个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创新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政治语篇所表现的意义潜势一般从人际功能得以体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能够体现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以韩礼德人际意义为理论基础,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系统探索英国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就职演讲的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探究其就职演说话语中传达的深层含义和演讲目的,以及想要传达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非常完美》男女嘉宾的话语进行研究,从而更深层次的探究礼貌原则对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俊霞 《职业时空》2008,4(3):86-86
“会话含意”学说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系列讲座时首次提出的。格赖斯认为,人们的交谈之所以能够互相理解,是因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具体分析为四项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实际言语环境中,人们往往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于是就产生了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格赖斯把这种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下的言外之意称作“会话含意”(coversational implicature)。其后英国著名学者利奇又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补充和完善了。会话含意”学说。  相似文献   

15.
徐一平 《现代交际》2012,(5):28-31,27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在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迁移进行研究。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一部分,寓于文化之中,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礼貌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的分析和研究,都反映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交际行为的先锋,是其民族文化特点的最直观的投射。本文以礼貌用语中的称呼语、问候语、感谢语和道歉语等方面为例,对中西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受等级观念、集体主义和隐性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礼貌原则不同于以平等观念、个人主义以及显性文化为特点的西方礼貌原则。基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的礼貌用语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差异,对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其不断的研究和运用,人们的交际行为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在古典修辞学基础上提出新修辞学理论,其中以"同一"理论为核心。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演讲为文本,探究"同一"理论在演讲语篇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同一"理论适用于语篇分析,特别是演讲类语篇。该演讲通过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三种方式获得受话者认同,充分与受话者达成同一,共筑命运共同体。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解读演讲类话语的方法,帮助受话者理解说话者在演讲修辞语境中的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17.
郝瑞松 《现代交际》2013,(12):29-29
本文对比了中西方言语行为的准则差异,指出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基于中国文化概括出构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言语行为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俄语语用学研究中,各种语用因素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例如:时空因素,听众特征,演讲者知识储备。再例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这两种语用因素在演讲类篇章中经常被使用。本文将基于普京各类演讲稿,对部分语境因素和合作原则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人们日常的言语情感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礼貌原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是面子理论的延伸,是双方建立友好合作的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了解礼貌原则包含的基本内容,认识礼貌原则的重要性,发现礼貌原则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在生活实践中根据不同环境与对象灵活运用礼貌原则,能保障语用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以及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巴拉克奥巴马,非常善于在演讲中通过使用隐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作者发现,奥巴马国情咨文中主要的隐喻类型有以下几种:旅程、人体、建筑、自然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