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交际关系时,就是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外语学习中只有了解了语言的特点,语言的习俗文化,才能更加准确贴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识,日语作为粘着语,有其本身的特点,敬语就是其中之一,只有较好的学习理解了敬语的使用,才能较好的理解日本人的敬语意识,才能开启日语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2.
在MSN上聊天时,无论察觉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特殊“口音”——这里所谓“口音”在语言社会学中不知道该归入哪类义项之下:算“语码混用”,还是“语码转用”?但无论如何,它不是河南话,不是江  相似文献   

3.
世界本无色彩,只是人类语言赋予其以不同的颜色。但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表征世界色彩的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无不印刻着本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的痕迹。本文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相关学理,对俄英汉语中"黑""白"颜色词所表征的语言世界图景片断进行成因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民族的思维特征。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而文化背景不同,和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影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对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一些外国留学生使用"刚""刚刚""刚才"发生的偏误,将其分为四类:误加、内部混淆、外部混淆、语序不当。并从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的角度逐一分析产生该类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三条教学建议。旨在对实际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由于维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不同颜色在两种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黄色也是富有内涵的色彩专用词语,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维语中的黄色及其文化含义,通过对维汉语中“黄”颜色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维汉语中黄颜色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探讨揭示积淀于“黄”颜色〉-j语中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变迁。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11,(22):42-42
古人的谦称与尊称 中国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称对方时用尊敬之语。在说自己时,谦称因身份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不佞”、“不敏”、“晚生”、“学生”、“后学”、“小子”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职来职往"节目主持人会话过程中的幽默言语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展现主持人的幽默语智,帮助人们在会话中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幽默语言。  相似文献   

9.
黄鹂 《女性大世界》2006,(10):115-115
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故事,每一种灯光都是一种语言.光的语言有时候就是在诉说人的心事.现在,让我用盏盏灯火照亮家的温馨.因为,我要在灯下细细倾听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现代妇女》2014,(6):292-292
社会价值观影响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委婉语也受到不同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的特征,由于人类思想和心理的共性,英汉委婉语在某些领域存在着共同处,但是更加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独特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1.
赵晶 《现代交际》2014,(10):28-28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作为语言重要的表现形式,颜色词渗透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颜色词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对自然界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法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黑色颜色词的差异,分析英汉黑色颜色词的对等与不对等之处,阐述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和文化历史根源,继而探讨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通过对两篇新闻报道中的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探究英汉新闻语篇组织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两新闻语篇均大量使用单项、无标记主位,这由新闻语篇的文体特征决定,即要求表达具有直接性、客观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两新闻在主位推进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汉语新闻以主位同一型为主,而英语新闻则以延续型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系统采取的信息流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中英文化中的"红色"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在中西文化中存在着对红色认知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共同之处,但又因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系统、结构、民族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所以红色在这两种文化中又体现出了语义之间的不对等。  相似文献   

14.
李游 《现代交际》2010,(7):113-114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相同的场合,同一种交际功能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同一句话实施的言外之意可能不尽相同。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比中英日常用语,分析了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阐释了语言规则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正 《现代交际》2011,(2):24-24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以至我们对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习以为常,并常常用本民族的习惯与规范去评价他民族的习惯和规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如果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话,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出现误会。本文就告别语"慢走"一词谈一谈跨文化意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徐艳虹 《现代交际》2011,(3):30+29-30,29
"意思"的六个意思,以及"不好意思""不够意思"中"意思"的意思扰乱了一位老外的心,到底该怎样理解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本文详细分析了每个"意思"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且提供了一份含有与"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for"的资料,并将其英文译本贯穿始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抒惠 《现代交际》2011,(3):104-104
成语是现代汉语固定语中表现最生动并且最富有深意的部分,妙语天成堪称中华文化的结晶。人和动物的密切关系在语言与文化中更是有突出的体现。本文直接引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对意义具有两重性的"兔"字成语进行初步分析。《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带"兔"的成语一共有30条,其中隐喻人的有26条,隐喻月出日落的有4条。  相似文献   

18.
黄欣 《现代交际》2012,(4):54-56
时下南昌是一个典型的双语社会,大多市民都具备南昌话和普通话双语能力。随着普通话和南昌话长期、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引发了两种语言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普通话和南昌话的系统结构在接触中发生着"同构"和"互协"。本文通过对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方言在受到强势普通话影响趋于同构的同时,努力保全自己固有的语言格局,影响着并渗入到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19.
吴房添 《职业》2023,(24):7-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坚持做到“三近”“三中”“三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年"汉服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已有10多年的时间,在这10多年当中,汉服运动在各地青年当中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诉求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以广州为例的实证调查发现,"汉服文化"爱好者中"80后"、"90后"已经构成了绝对的主体,且以女性、汉族青年为主,文化层次较高。其主要目的是:汉服文化的传承、传播与普及;汉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与汉服相关联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深化。而青年"汉服文化"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原因: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所激发的民族认同的觉醒;国内少数民族政策对于民族身份的强调所引发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服饰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直观标识往往成为青年时尚流行文化的先锋。为此,我们要准确研判汉服运动中的青年及其组织的不同诉求,并对之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