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兆阳  吴娟  刘爱华 《城市》2013,(9):72-76
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得与失(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升到52.57%(见图1)。我国的城镇化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随着城镇化率过半,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求。正如国内相关学者所言,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兴,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2.
周文娟 《现代妇女》2014,(9):237-237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健康的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机遇,解决好问题,抓住机遇,以人为本,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也迎来了城镇化建设的高潮。小城镇街道景观作为衡量小城镇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提升东北地区新型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质量,还需坚持以人为本、凸显特色、重视环境等设计原则,从建筑底层近人空间设计、街道绿化设计、街道路面设计和街道家具设计四个层面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小波  郑培 《职业》2017,(1):118-119
一、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推手 1.新型城镇化 我国在2000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城镇化"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城乡协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帅  孙媛 《城市》2016,(11):48-51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创新都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新形势下,伴随新型城镇化深层次矛盾的不断显现,滨海新区进行社会治理创新迫在眉睫.笔者针对滨海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主体建设、 构建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新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并从以人为本、 展现新疆特色、 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方面对新疆新型城镇化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7%。但是,在空间快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缓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量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新进城镇人口缺乏稳定的就业与相应的文化、技术教育,这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至此,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战略调整的重点,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议题也将成为新一轮城镇发展建设中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文化的城镇化。从上海特大型城市视角出发,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探索以文化理念引领城镇化规划、以文化思维开拓城镇化功能、以文化元素凸显城镇化标识、以文化方式打造城镇化品质、以文化行为激发城镇化活力,是当前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文化牵引上海城镇化发展,关键在于用核心价值观铸就城镇化之魂、用公共文化服务城镇化民生、用文化产业打造城镇化实力、用传统文化丰富城镇化积淀、用多样文化激发城镇化活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和我国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新趋势。包括洁净空气、环保制度等在内的生态型公共产品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供给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决定着城镇的生态化水平。因此,本文拟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供给内容、方式及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市场化、供给资金专门化、供给体制健全化的"四化"策略,力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体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核心地位,就必须考虑到农民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问题,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关注农民的心理建设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农民心理的影响,分析当前的农民心理冲突产生原因,提出新型城镇化心理建设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现在提的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被称为"新四化",并冠以"新型"二字,那么,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有何新内涵?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亮点?本文在此作一次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徐龙  王强 《城市》2014,(12)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要求,要充分考虑进城居住者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将人的城镇化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同时,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是以城镇化为中心全面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印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意义重大。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使新型城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色彩,成为当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利所面临的问题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承与利用传统文化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重要现实意义。农村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有利于避免传统粗放式城镇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在新形势下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寻找到一些契机,实现城乡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补充,使中华传统文化更有自信的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调查,分析了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矛盾,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有益的探讨。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武汉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研究对我国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决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头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所在。虽然新型城镇化一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实际上,土地的城镇化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农民关心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在土地问题上,而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致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解决好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流转的问题,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0.
孟颖  周长林  沈锐 《城市》2015,(12):24-28
从我国近年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县级单元已经成为新增城镇人口的重点空间,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区域发展差异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其城镇化道路不能过度依赖大城市的集聚吸纳能力,而是需要形成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笔者以宁夏为例,分析县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县城在西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以集聚为核心动力,突出"以人为本"、生态底线和文化底蕴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