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涌现出的各种新问题对青少年保护工作不断形成新的冲击。在虚拟社会这个新语境中,青少年保护工作面临技术发展与保护滞后、口头重视与实际忽视、青少年权益与成人权益、网络规制和网络自由等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能否得到重视并加以平衡,将影响到我国虚拟社会青少年保护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中的虚拟财产随之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虚拟财产依存于网络空间,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虚拟财产所具有价值性能为人所支配,在现实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虚拟财产的交易,同时也出现很多种虚拟财产的纠纷,需要我们予以解决,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我国虽然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能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本文将立足于现状且结合我国国情,阐述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切实维护广大民众的网络权益。  相似文献   

3.
与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显著的不同,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虚拟网络社会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具有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生成的技术性、文化渗透性等特征。当今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网络社会的矛盾对现实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网络空间文化霸权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等问题。为了减少互联网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重视网络民意,走群众路线,树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阵地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商业应用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逐渐形成,进而网络虚拟产品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从网络虚拟商品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消费者购买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心理来等方面来研究虚拟产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并在文章最后给网络虚拟商品开发者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小安 《现代妇女》2014,(1):115-116
网络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了被称为"第四空间"的虚拟社会,在这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虚拟社会中,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一样无法避免,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未曾接触过的新的生活方式和防备形形色色的侵权行为。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大众群体的网络行为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很有现实意义,如何增强网民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意识,抵御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己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周贤群 《现代妇女》2014,(10):196-196
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群体主体必须增强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约束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本文阐释了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重要作用与教育内容。指出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和有效地引导与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管理。  相似文献   

7.
王绪睿 《现代交际》2014,(2):179-180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商业应用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逐渐形成,进而网络虚拟产品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从网络虚拟商品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消费者购买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心理来等方面来研究虚拟产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并在文章最后给网络虚拟商品开发者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在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绝",乃至于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纾解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失落的问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黏合网络圈层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网络青年群体塑立和维护崇高价值的目标客体,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之中,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崇高价值感进行话语性弥合,唤醒网络青年群体对崇高价值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革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网络交往、网络闲暇娱乐、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新时尚和新主流。新型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同时给青少年行为带来异化等问题。社会需要加强虚拟网络社会管理,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平台,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本文以网络话语传播为视角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提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必要性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网络在未来社会中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尽快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由于网络素养的缺乏和心理素质的不成熟,青少年很容易迷恋上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痴迷于浏览网络中的黄色、暴力信息。这不仅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长期无节制的上网也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发育。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青少年形成了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不完全一样的双重人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他们很容易把现实虚拟世界当作现…  相似文献   

14.
孙晓芙 《现代交际》2011,(8):207-207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运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模式,对于激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开放、迅捷、交互及虚拟等传播特性,使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遭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受到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落后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等。因此,要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意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控制能力、提升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大规模使用,使人们的交往场所由真实的物质场所扩大到整个网络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供人们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虚拟社区,并从事不同的日常活动和网络行为。网络游戏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娱乐方式和网民聚集的最为广泛的场所之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众多的网民中当代大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别是虚拟网络消费存在较强的从众心理。本文就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虚拟消费从众心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尤其是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网络虚拟财产已经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财产形式,它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继承法》并未将其纳入继承范围内,而因虚拟财产引发的争议日益频繁,因此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法律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继承法范围的构想,旨在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在虚拟的网络公共领域中,点击消费各种各样的丑行,似乎成了青年网民网络生活中的常态。丑行消费之所以流行,是其迎合了青年的心理需求。而需求背后折射的不良社会心态对社会和谐与青年的成长成才势必产生消极影响,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