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是法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1887年出生于瑞士,1965年在美国逝世。勒·柯比西埃是现代新建筑的倡导者,他的有关新建筑的理念,集中反映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他认为必须摆脱旧习惯势力的束缚,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走工业化的道路。勒·柯比西埃又一贯强调建筑师应该是造型艺术家,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影响了全世界的建筑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2.
维欧勒·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作为风格性修复思想的代表人物,通过自己的实践与调查发现建筑之美来源于它自身的结构,结构的理性是建筑的本源。他大力推崇理性思想下的修复理论与哥特复兴,并不断在他的修复实践项目中实践着这一思想。同时,他也通过大量的文字和绘画来传播这一想法,他的文字作品极大地影响了新高技派的风格,对新艺术运动和结构理性主义也有较大影响。文章从这一思想发散开来,在介绍和分析维欧勒·勒·杜克的思想与表现的同时,关注于维欧勒·勒·杜克理性思想在当时及之后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与其他思想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运动及早期的代表人物如鲍多、佩雷和柯布西耶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文佳 《现代妇女》2014,(8):295-296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对公共舆论进行了原发性的理论阐述。他认为公共舆论作为“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公民自由意志和合理利益诉求的集中性表达,是人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在国家理念中的一种体现。这一理论观点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衍射与延伸,并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公共舆论与公共传媒和积极自由两个角度进行阐释,探索黑格尔公共舆论思想的现代性意蕴。  相似文献   

4.
洪力铖 《公关世界》2022,(14):65-6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实现发展,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我国开始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公共管理,于是各种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管理理论直接关乎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我国需要着眼于公共管理工作的时代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深化自身对不同公共管理理论的认知,积极调整公共管理策略及方向,真正实现自身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手段的有效创新及优化升级,使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够有所提升。同时这也彰显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这一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重要启示,以此为推进我国公共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和效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公共危机事件也呈现出了发生源头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路径广、升级发酵快、意见领袖作用大等新特点,但是,在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舆论引导上,却还存在理念、机制、素养的缺失和处理能力的缺乏的问题。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应该树立责任承担和信息公开的理念,积极运用新媒体,实施新的公共危机舆论引导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公共危机的不实传播及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治理活动及过程,同时由于它具有公共性的特质,所蕴含的公平、民主、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日益突显.通过解析公共管理的价值底蕴,将公平、民主、正义等融入到公共管理的实践中,从而推动政府获得合法性基础的进程,最终使得公共管理活动更加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7.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8.
无论在历史人文学界,还是在公共知识分子领域,葛剑雄教授都享有盛誉。在专业领域,他著有《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等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在公共领域,也时常能读到他的随笔与评论,言辞犀利恳切,是当下比较关注公共领域的知名学者。身兼学音与公共知识分子,葛剑雄教授在“出世”与“入世”中轮回从容。  相似文献   

9.
正1994年,在一次上网冲浪时,他偶然进入一个网站,看到互联网使用人数每年以2300%的速度在增长,他觉得电子商务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第二年,身无分文的他决心在这个领域寻求发展。没有资金,他最先想到了父母。当他向父母说明了借钱的用意,父母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就把仅有的30万美元养老金交给了他。他当时也没有一定能成功的把握,弱弱地问父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绩效管理改革,其目的是监督以及推动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能。在治理理论逐步兴盛的同时,绩效管理改革也肩负起了时代赋予它的神圣使命。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手段,对政府的行为予以客观性评判,迫使政府向法治化方向发展。而本文旨在分析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建设过程,为我国政府从治理到法治再到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8年苏国勋发表了《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一书,该书以对西方社会学史上一个关键人物的独到而精当的诠释开启了当代中国学术界中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之先河,更为当时正处于复兴状态的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多年来,苏国勋继续在社会理论领域里苦心经营、上下求索,他的博观约取、慎思明辨使他在该领域渐成一家之言。我们所看到的这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未名社科菁英”丛书之一而出版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以下简称《社会理论》),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大致勾勒出我从事社会理论工作的轮廓”且“蛛…  相似文献   

12.
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的素质,专家们总是各抒己见。美国公共关系学家罗伯特·罗雷在《管理公共关系学》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他把公共关系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能力、判断能力、传播能力、自控能力与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广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毅力。罗伯特的这一归纳总结已普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汪钦同志为徐刚教授主编的《现代公共关系实务教程》一书新写的序言。新兴的中国公关业经过20多年的历练,正在向更加扎实、深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公共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近,阅读了由徐刚教授主  相似文献   

14.
周华 《现代妇女》2011,(3):23-2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从构建之初就有着强烈的“父权”特征,把女性排除到了公共领域之外,这引起了女性主义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但是,把女性从公共领域排除出去并不是从哈贝马斯开始的,有着极深的西方哲学思想背景。现代女性新媒体以其在大众文化中积极作用,在支持女性公共领域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5.
陶涛 《金色年华》2009,(11):21-21
“陈默当时是大学生村官,有了创业契机,突然又想去做公务员,如果他去当公务员也就起不到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带动作用了,他当时很矛盾。我在创业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只能用现身说法来鼓励他增强创业信心,同时还引导他规划了未来的事业和人生目标。”作为一名YBC(中国青年创业计划)的创业导师,北京天景鸿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侯川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创业者的打气简。  相似文献   

16.
阿拔斯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于回历145年(公元762年)建立了巴格达城。二十五年后,巴格达城达到鼎盛时期。许多国家的学者、商人云集巴格达,当时的巴格达有“世界文化都会”之称。在那众多的学者中,有一位名叫凯克的印度天文学家兼数学家,他随身带来了一部研究天文的书,书中运用了1、2、  相似文献   

17.
唐可 《老年人》2012,(1):3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乾道二年(1166),也就是朱熹来长沙的前一年,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绝句《观书有感》,以自咏思想的飞跃。这一年,朱熹与张栻等人讨论"敬"的存养工夫,他的思想由程颢"主静"之说逐渐  相似文献   

18.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公共关系学系主任格鲁尼教授在他的《公共关系管理》一书中指出:“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这明确地指出了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性质,即传播管理。“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类传递、接收、交流、沟通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和状态。“管理”是在特定目标导向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相似文献   

20.
钱力成 《社会学》2008,(3):13-2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地方性大城市开始展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从中也产生了具有中国本土特性的公共领域。本文以南京秦淮河污染治理这一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地方性大城市中本土“公共领域”的发生特性和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力量隐性化运作与地方精英碎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