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道德与法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而且这门 课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是学校,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在教学生活中 积极融入道德法治思想,积极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本文将详细的论述基于核心素 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加以阐述,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分析,同时针对性地从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合理进行课后实践,促进家校共育有效发展,通过情景再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用生活案例、回归生活本来几个维度,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不感兴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就多元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品质。  相似文献   

4.
金茜均 《公关世界》2022,(22):73-7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掌握知识和规范行为的教学方式。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十分重要。明确故事选取原则,将故事教学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好故事、好情感、好精神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要求,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身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所以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制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其应有的教学目的,构建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的道德法治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因此教育工作者对道德法治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逐步的改进和完善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老师需要积极的进行道德法制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型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学中应用新兴科技产品,并使道德法治教学更加具有深度、更加偏向生活化,以此激发小学生进行法治学习的兴趣。但是在现阶段的实际的道德法治教学中,教师仍然会存在各类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来对小学道德法治深度生活化教学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治和德治是社会生活中规范人的生活的前提,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着基础和限制的作用。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中违法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本身事物影响外,道德建设在法治社会的构建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道德建设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支撑作用出发,对我国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道德建设在法治社会中作用的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而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过程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容忽视。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法律知识和积极思想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文章首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目标中要求从情感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中开展对学生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综合全面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对法治的认识,而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是指看待事物的方式的时候注重把事物分成几个层次,注重其内部的逻辑顺序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符合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由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属于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中学立德与树人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宗旨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也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现象是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外部环境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处于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各界人士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极高关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法治意识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传统教学思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综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也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真正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养成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效的进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体现我国以德与法相结合的治国方针,促进其从小便养成法治的基础,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能够对自我认识跟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其明白法治的重要,使其能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5.
爱国精神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影响国家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到教材与爱国热情的和谐,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爱国热情。好好进行指导,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一直以来注重对其进行法治观念的渗透与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已成为对中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使其成为普法、学法、守法、用法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建华 《职业时空》2008,4(5):58-59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我们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教育青少年一代了解、认识、规范武德的内容,有目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属于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在此阶段学生与周围同龄人的交流过程中,通过道德与法治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加强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价值观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思考。再加之小学生属于我国社会的建设者,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以及法治建设,所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属于庞大的社会教育活动,必须要实现多方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能够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未来社会发展输出法治意识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对于我国法治实践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崇尚法治的当今中国社会,个人权利问题受到人们关注.高校大学生对某些个人权利的片面理解与扩张,已构成学校德育工作的道德性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要恰当地面对大学生的个人权利问题,应将它置于法律与道德的二维视角和社会与学校背景之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初中《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初中生德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德育认同,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前,初中德育课程的生活化指向不明显,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课程的生活气息不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做到筛选好教学材料以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教学模式生活化,精心组织好课程活动促进教学实践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