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宗教运动,也是在世界性宗教中唯一被最基本的宗教经典明确列为宗教功课的活动,在国际关系视野下研究信仰版图不断全球扩张的伊斯兰教的朝觐活动,对于进一步认识伊斯兰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参与大有裨益.伊斯兰教朝觐基本制度与各国朝觐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伊斯兰教总的朝觐制度.朝觐活动对历史和现代的非伊斯兰国际体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朝觐圣地成为沙特构建伊斯兰国际体系的基石.朝觐对国际关系的许多具体领域也产生了影响.从长远看,如何从朝觐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视角中受益,对于中国国家安全而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宗教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不断加深,伊斯兰朝觐活动与中东地区安全的关联度也日益紧密。朝觐作为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本身具有积极作用。但从朝觐的具体制度设计和执行的角度来看,介入朝觐的教派因素、主权因素和国内政治因素或单独作用,或相互交织,从而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致使朝觐活动本身出现了巨大的异化效应。1979年以来,无论是沙特与伊朗关系的变迁,还是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的政权之争以及哈马斯内部的权力斗争,抑或是沙特与卡塔尔断交风波,朝觐活动都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伊斯兰世界各种政治或教派势力为实现自身诉求而利用伊斯兰朝觐作为天然的博弈舞台。在朝觐的语境下,教俗各方力量围绕圣城麦加的主权归属、朝觐配额的遵守与豁免、朝觐期间的政治活动、朝觐入境路径的设置以及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政党领导人身份的朝觐机会等议题,进行了双边及多边博弈,并对中东地区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世界联盟与伊斯兰合作组织是泛伊斯兰主义制度化的产物,伊盟主要通过朝觐平台间接对伊斯兰国家政治施与影响,伊合则通过推进议题的方式直接对伊斯兰国家政治产生影响;我国历来重视发展与这些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并取得了宝贵历史经验与良好的成效;在明确我国与泛伊斯兰国际组织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资源优势、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对中东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人文外交的应对之策,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人文外交能力.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宗教功课,也对圣地所在国沙特与穆斯林所在国的双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朝觐在中国与沙特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均发挥了纽带作用。自1955年以来,伊斯兰朝觐在四个历史阶段先后发挥了"生命线""打头炮""润滑剂"和"新边疆"的作用。总体来看,中沙双方的交往从最初的纯宗教领域到宗教与非政治领域并举,直至迈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伊斯兰朝觐逐渐在两国关系中回归宗教本质。两国只有在朝觐管理上相互配合并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全球朝觐治理的优化和中沙发展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5.
谈朝觐     
朝觐为五功之一朝觐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宗教义务,即念、礼、课、斋、朝中的最后一项。这是伊斯兰教根据《古兰经》中“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这节经文,它为穆斯林定下了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今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和政治人物之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有着一整套独特而深刻的认知.从认知基础来看,伊朗近代史的创伤记忆形成其受害者的心理认识基础;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哲学形成其二元论的哲学基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其变革现状的经验基础.从认知内容来看,反体系思想、对伊斯兰世界体系的理解、第三世界的理论构成了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认知的主要内容.哈梅内伊的认知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伊朗与伊斯兰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而且对于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伊朗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兼具抵抗与融入两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本源上还是从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都联系紧密。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崇尚国际法.肯定其在调节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这大大拉近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系。提升了国际法的地位.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他们都对国际法持怀疑的态度。然而,虽然现实主义者的有些观点过于消极.轻视了国际法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国际法学在批判中变得更加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作为国际社会新的参与者和行为体,非政府组织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使得现代法律制度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自近代以来,主权国家始终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际法正是以主权国家之间关系作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体系。而现在,非政府组织与各国国内政府以及政府间组织之间,构成了一种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究竟如何看待、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国际司法问题,是中国在走向世界级强国,特别是国际法强国的道路上必须认真面对、妥善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近年来,菲律宾单方对中国提起了在南中国海海域的仲裁案,引发了广泛讨论。这对于厘清中国在国际法上的观念和态度上具有建设意义,所以有必要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相互关联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和分析。国际司法的功能和影响国际争端司法解决模式的功能,在不同的时段、对  相似文献   

10.
马坚先生去世后3年,1981年4月,他的《古兰经》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回族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在评价这个译本时说:“这个本子的出版,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中国伊斯兰研究工作上、中国翻译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他还说:“子实在序文里说到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我相信他的这句话。在‘忠实、明白,流利’三者并举的要求下,我相信这个译本是超过以前所有译本的。”可以认为,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长。准备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 1983年,我参加伊协朝觐团在麦加朝觐期间,世界伊斯兰联盟的负责人曾与中国朝觐团商量过关于出版中阿文对照的《古兰经》问题,主要是中译本的选择。一位主管东方穆斯林事务的负责人向我征求意见,我就向他详细介绍了马坚先生的知识水平、治学精神和对信仰的虔诚,我认为马坚先生的中译本最合适。他说他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看法。我说这是正常的,对《古兰经》阿拉伯经文尚有不同的理解,何况是把它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在用词选字方面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因此而废。1986年(伊历1407年),马坚先生的《古兰经》中译本,经中国伊协认可与世界伊斯兰教联盟同意,山伊斯兰世界最高权威出  相似文献   

11.
朝觐研究所     
七年前,沙特阿拉伯在吉达市成立了一个朝觐研究所,专门研究和解决有关朝觐的事务。1983年初,沙特国王法赫德下令,将吉达的朝觐研究所迁往麦加,归属麦加大学,并把自己在米那地区的行官赠给研究所。这样,能使研究所的工作在举行朝觐礼仪的当地开展,让来自世界各地、各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团体了解研究所的工作和成就。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在国际社会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彼此解决问题、处理争议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关系相互协调的有效工具;国际法是弱小国家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法律武器:国际法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提供平台:国际法至少是目前国际上判定各国行为是非的标准:国际法根除不掉战争,但可以缓解国际局势,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国际法的作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今一超多强的国际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麦加朝觐记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之一。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旅途安全的条件下,不分男女,一生中应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天房”(克尔白)一次,这是穆斯林履行的一项宗教义务。解放后,自1953年开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先后组织过十批穆斯林朝觐团去麦加朝觐,文化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严重破  相似文献   

14.
汪波  伍睿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3):109-127+160
文莱的朝觐管理涉及文莱与朝觐圣地主权国沙特关系的维护,其管理机制有效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独立以来,文莱逐步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和部门联动管理”的朝觐管理机制。该机制为文莱朝觐事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影响着文莱与沙特双边互动的结构规则。在文莱朝觐管理机制的影响下,宗教文化关系成为文莱与沙特的基础性关系。这不仅为两个伊斯兰国家深化双边友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而且有力推动着双边关系在层次性、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的发展。同时,文莱的朝觐管理机制也有利于克服双方交往中的一些客观局限,是文莱与沙特双边外交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最大的年度性跨国人口流动,伊斯兰朝觐对沙特的影响极其深远。在沙特朝觐经济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宗教的驱动作用外,从殖民时期开始施加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沙特内部的政府导向也对朝觐经济的缘起与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朝觐经济是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沙特迈向后石油经济时代的进程中更具战略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的朝觐经济并非孤立的经济模式和路径,所有拥有一定数量穆斯林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朝觐经济圈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用量化指标来梳理沙特的朝觐经济是一个难题,这需要历史地看待朝觐经济的构成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最大的年度性跨国人口流动,伊斯兰朝觐对沙特的影响极其深远。在沙特朝觐经济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宗教的驱动作用外,从殖民时期开始施加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沙特内部的政府导向也对朝觐经济的缘起与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朝觐经济是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沙特迈向后石油经济时代的进程中更具战略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的朝觐经济并非孤立的经济模式和路径,所有拥有一定数量穆斯林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朝觐经济圈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用量化指标来梳理沙特的朝觐经济是一个难题,这需要历史地看待朝觐经济的构成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7.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端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这一区域。非洲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与非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多党民主化风潮、经济社会欠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构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伊斯兰主义思潮和运动不会改变非洲伊斯兰教总体温和且具包容性的大局,但其对非洲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伊斯兰主义在非洲会长期存在,但因自身矛盾重重,加之近年来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其遏制和打击力度,长远来看,伊斯兰主义在非洲难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全球化是与宗教、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各项发展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上述领域的形势发展正在改变着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全球化包括这样一些组成部分:朝觐与宗教旅行,资本主义与伊斯兰金融,民主与伊斯兰现代主义,以及按照多种多样的文化环境里的穆斯林的各不相同的需求与偏好而逐渐建立的新的国际机制。伊斯兰全球化允许现代穆斯林加入国际社会生活的主流,并同时对国际社会加以改革。其实,这些也正是中国的目标。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而且热切地认同关于文明间对话和全球治理的远见卓识,因而伊斯兰全球化的目标也可视作是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爱德华·W·萨义德的《掩盖伊斯兰》阐释了伊斯兰文明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内在过程及其原因,进一步揭示了经济政治权力与话语权的内在合谋。在话语权被垄断的情境下,美国等西方媒体制造了一个被扭曲的、刻意掩盖的、偏见化的伊斯兰世界的图景。这是萨义德在美国所体验到的失真的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目前看,这些变化对战后阿拉伯世界未来的文化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借此求教于有关专家和同仁。 一、有关伊斯兰教的阐释,从单一性、局部性向多样性、全面性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对外部殖民侵略、内部因袭守旧的反应,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等人领导并发起了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主张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合拍,调和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这对阿拉伯世界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