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抗战电影中日本军人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主要分成三个时期,探讨日本军人形象的变迁。在"前十七电影"时代,日本军人的形象的特点是脸谱化、类型化、公式化;而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的形象因为浓烈的政治意味,打下了雷同化、机械化的烙印;而随着文革的结束,新时期的到来,他们的形象又呈现出职业化、个性化、复杂化的特性。种种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审视和观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国家形象的塑造包括诸多环节,国家形象的定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整合重大场合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形象的讲话,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这四个维度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后进一步对这"四个大国形象"进行拆分解读,重点聚焦东方大国形象,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最后,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特定国内、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提法,对"东方大国形象"进行阐述探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指明方向的同时,达到净化国际舆论空气、扫除思想障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自古以来与日本就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的历史,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陕西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及感召力已与隋唐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对外宣传,提高陕西省的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翻译作为信息的载体不只是相互间语言的转换,同时促进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精神交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应认真选取翻译文本,贴近日本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细分翻译内容,全方位加强陕西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期提高陕西文化在日本乃至亚洲、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陕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源于中国,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茶道,而如今茶文化却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文化符号而存在,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同。笔者试图围绕日本茶道特点这一核心,从"和、敬、清、寂"在日本茶道中之再现,分析日本茶道文化精神,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精华所在,以便促进中日两国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5.
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斗斗 《城市》2009,(1):76-7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我们在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成就骄傲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文化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在保留好自己城市原有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创造、开发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元素.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呢?  相似文献   

6.
1月20日,《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绿皮书》)在京发布。绿皮书指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受到至少四方面力量的抑制。绿皮书强调,目的地旅游形象的"集体构建"与"心理构建",在接受形象客体主动"说服"与各种"诱惑"的同时,往往也避不开形形色色的"路障"甚至"阴霾",容易出现形象生成的种种怪圈与乱象。而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形成同样受到至少四方面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郭京振 《公关世界》2016,(21):71-72
塑造国家形象,是一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目标.坚持文化自信,练好"内功",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国文化元素,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一个国家的表现和特征在世界其他国家及其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世界其他国家及其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到金秋时节,一则关于表达"晨之公主夜之人鱼"的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悄然热播,上千万的点击量,可谓来势凶猛。进入到金秋时节,一则关于表达"晨之公主夜之人鱼"的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悄然热播,上千万的点击量,可谓来势凶猛。而从前期贴片明星栏目《女神的新衣》到新浪热门话题"‘早晚’让你好看"的热议,从Yoka、Pclady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是不同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前者是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的描述,而后者是一种政治理论。多元文化主义在一些具有较长的移民历史的国家比较普遍。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反映了现代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其中它必然要继续维护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必须照顾到少数人族群的地位和权利。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决定了各个国家在采取具体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的整合上也应当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当让各国的多元文化都绽放出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诞生以来,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就始终没有停止,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敬畏,从而在自己的印象当中就形成了各种神灵和妖魔鬼怪。其实他们的诞生是源自于人的内心,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发展,妖怪形象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甚至随着时代的变迁,妖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从东西方妖怪形象的产生开始谈起,分析他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同时以日本为例做简单的比较分析,还结合了自身的专业情况,分析了妖怪形象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饮食和文化是不同地域间交流的结果,同时经过不同的历史年代,不断碰撞取舍选择,实现了各自的发展。日本从弥生时代以后,以律令制国家时期形成的稻米文化为基础,对肉食的排斥、以及鱼和稻米组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传统餐饮模式。日本历史上的肉食禁忌夹杂着宗教意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被选择被创造,是日本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正>以“大和”指代日本民族国家为日本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抑或成为日本民族国家的身份标识,“和”字及其内涵与外延业已内化并厚植于日本文化社会的机体血液中,因而催生了“和+X”结构的话语体系,诸如为人熟识的“和果子”“和服”“和歌”等。然而,日本“和”字话语功能实始于中国,那么“和”字是如何被日本吸收、衍化,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义乌,绝大多数的外商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该群体除从商外,其实还面临着文化上的调适问题。而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有压力和难度。本文认为,汲取中国古代王朝曾经实行过的"蕃坊制"中的历史经验,以及吸收新加坡、日本等国在管理外籍穆斯林方面的做法,提供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和配套措施,将有助于来华居住的阿拉伯穆斯林较快地完成文化上的调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耻感文化受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在吸收儒家思想文化与等级观念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具有他律性和群体性特征,并且缺少稳定的标准。耻感文化根植于日本民族精神中,使其颇为重视"名誉",但又因缺少儒家文化中的"仁"而使善恶标准稍显模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路沿线,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日渐显现,外宣翻译便是兵团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但调查发现目前兵团外宣翻译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据此提出发掘外宣资料、培养高层次本地翻译人才和规范外宣翻译市场的对策,以促进军垦文学文化的外译和兵团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源远流长的历史交流曾使彼此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音符。但是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以及对待历史问题态度上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国家形象在两国媒体的表述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中国的国家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害。面对这种情况,现阶段我国媒体所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在文化方面,国内的一些优秀文化开始走向世界,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外国的一些文化精粹也不断涌入我国,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日本,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其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近年来,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并被广泛翻译。很多日本的文学作品被国人熟知。但细读这些汉译作品,读者发现很多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并不恰当,国人并不能准确把握原作的精髓、体会原作的魅力。在本论文中,笔者将分析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汉译状况,并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姜楠 《职业》2010,(11)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和心态,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意向,将"日本新的创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