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各种网络谣言也甚嚣尘上,从2013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到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社会秩序视野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寻衅滋事罪都涉及对"虚假信息"的认定问题,由于"虚假信息"认定标准十分模糊,明确其认定标准格外重要,需要完善的分析和解释,秉承刑法谦抑性原则和保障言论自由精神,应当从"虚假信息"内涵、程度及信息范围等方面深入考量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17日上午,一起特殊的案子在江西省南昌市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位年过六十的矮小老头,名叫曲大勤,他因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一个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为何要编造虚假恐怖信息?他编造的又是什么样的虚假恐怖信息呢?今年62岁的曲大勤,是江西省吉安市的个体油漆工。几十年来,他凭着这门好手艺,不仅养大了7个子女,还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产。年过六十后,子女劝他别再风来雨去地揽活挣钱,好好在家颐养天年。曲大勤想到自己辛苦一辈子,也该好好享享清福了。于是,他也过起了退休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故意编造各类虚假信息,或将其录音后传送给固定电话用户,或将其编辑成短信后发给手机用户。许多不明真相者尤其是退休在家与社会接触较少的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遭受财产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  相似文献   

4.
诈骗人实施犯罪时使用的主要手段是构建虚假身份和虚假话语。在诈骗案件中诈骗者虚假身份的可信度决定了诈骗成功与否,而诈骗者要通过语言的包装来增加虚假身份的真实性。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诈骗者在犯罪过程中分别使用了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作为实施敲诈的手段,以达到受害者做出言后行为的效果,即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而骗得非法财物。诈骗者在身份的选择上顺应了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5.
黄俊 《现代妇女》2014,(3):I0061-I0062
我国证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证券虚假陈述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对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充分维护投资者的权益,我们有必要对证券市场上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公共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虚假信息的传播势必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微博传播的新特性,提出了面对诚信危机,以制度建设为主,诚信教育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媒体间竞争的不断加强。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吸引受众的目光,网络上一些虚假新闻微博也随之出现。虚假新闻微博的出现,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如何还原微博新闻事件真相,是新闻从业者和网络文化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虚假不礼貌行为,表面是不礼貌的,但实际是礼貌的,是一种"容许的冒犯"。随着社会变得更加自由化、包容化、多元化,调侃、打趣等虚假不礼貌行为越来越常见。就虚假不礼貌的功能来说,主要包含增进感情,缓和威压及娱乐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虚假不礼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对虚假不礼貌进行考察研究的时候,要基于一定的情景,充分考虑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人际关系等因素。聚焦虚假不礼貌行为,分析影视剧《家有儿女》中的虚假不礼貌现象,探索虚假不礼貌行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主要针对虚假不礼貌行为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2月10日凌晨,传言江苏省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发生爆炸,方圆十多公里内上万名群众惊慌出逃,引发多起车祸,导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紧急辟谣,称该事件系由谣言引发的一起恐慌事件.响水县政府2月13日通报,2月12日,两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一个空穴来风的谣言,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涟漪效应,迅速演绎成万人出走的群体性事件,还酿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剧.这一现象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名人代言广告的行为越来越多,但伴随而来的是,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也层出不穷,我国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的现状与我国规制虚假广告的法律的不完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规制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我国虚假广告侵权民事救济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己经使其不能有效的发挥法律责任的补偿、教育、预防以及制裁的功能,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信息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双重的影响。通过全面地了解网络政治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避免和消除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文婷 《现代妇女》2014,(5):327-328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传播情境的同时,也为虚假新闻的泛滥成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虚假新闻的防范治理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网络虚假新闻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在认识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复杂的内外部成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虚假新闻治理对策,来提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多方位应对措施,以期对当下这一严重的新闻业顽疾给出一些实用且稍具价值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过滤垃圾信息,整合碎片信息;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引导舆论走向,实行有限实名制,增强网络问政的实效性;在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政治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水平和媒介素养,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此高度关注,但在战"疫"期间,有人受利益驱动,在网络上炮制、散布不实、虚假信息。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新的谣言呈现出"病毒式"传播趋势,加剧了人民群众的焦虑与恐慌,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有关部门要积极作为,采取果断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建立谣言预防监督机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女性天地》2013,(3):4-4
今年元旦,一条女大学生发“漂流瓶”三天后愿望意外成真的消息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网上虚假信息太多,羡慕该女生能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怀,但不会效仿。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新兴自媒体的代表,其在信息的传递上相比于传统媒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微博舆论,深入探讨了微博的草根性参与、碎片化语言、嵌套式构成、裂变式传播以及领袖化呈现五大传播特征,本文通过论述其特征来进一步探讨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性作为新闻的首要原则,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必须遵从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的新闻仍出现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而且会使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产生扭曲和变形,失去了新闻传播的本质意义。本文试图对2016年度虚假新闻所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是迅速的、便利的,但同时网络虚假信息、造谣行为持续不断涌现。一方面,网络谣言时常涉及侮辱、诽谤类的信息,会侵害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造谣行为也会污染网络领域的环境生态,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为维护网络信息秩序,分析规制网络造谣行为之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改变了性信息的传播方式,教育者应全面评估信息技术给性教育带来的影响,使青少年性教育适应这一变化,并建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行为是一种带有故意伤害成分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严重的影响到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学校校园欺凌行为频发,甚至有些事件情节恶劣,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社会也越来越关注此类问题。究其原因,跟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脱离不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