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厚群 《现代交际》2010,(6):144-145
学校体育教学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体育学科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之所在。那么初中的体育关键是让学生学什么呢?重点是什么呢?答案肯定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掌握终身锻炼的能力,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刘海峰 《现代交际》2014,(8):133-133
当前,初中教育正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体育教学往往需要给其他学科让路,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难以有效提升。本文将简要概述如何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关注焦点。国家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德育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初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学生身体成长、性格形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浅析了当前初中生的德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及渗透方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希望在体育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的初中教学中,体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由于国家对全民锻炼的重视和各地加大了体育在中考中的分数占比,这种重要性正在逐年递增。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改对体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体育锻炼对于个人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体育锻炼必须成为初中生不可或缺的教育项目,但是考虑到初中生学业繁重的特点,体育锻炼时只能采取适当方式,既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有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学教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育 ,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本文从当前初中体育教育开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优化初中体育教育多样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大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体育精神,对于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校园体育文化还具有教育引导功能、团结凝聚功能、陶冶感染功能和规范约束功能,是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地依靠日常训练已经难以满足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在这样的问题下,拓展训练被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和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是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性,保证健身锻炼科学性的良好教学模式,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以人为本,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促进每个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指引下,体育教学要向各个领域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体育是一门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的学科,由于该学科的特点,体育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重要。文章首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原则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建议,以更好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教育灌输,更加注重从新理念出发,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运动方法、身体练习的全面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在这一过程中,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孔硕  尹超  潘利利 《现代交际》2011,(9):193-193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打好身体的基础,才能进行其他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是很重要的。然而,在体育素质的培养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体育。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育教学要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遵循现代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全面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对实现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当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固定化、模式化,体育教学内容较为狭隘、枯燥,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较低,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提升学习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强健学生的体魄为落脚点,给予学生的愉悦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体育教学不单单是锻炼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融入不同的教学模式,形成独具一格、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个性发展等融合进来,形成全面化的教学需要模式,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教育模式运用的重要性分析,进而探讨个性化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韩树波 《职业》2014,(36):46-46
在我国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重文化素质、轻体育素质教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提出应当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好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学生体能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为此体育教学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生动体育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从而为学生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塑造强健的体魄。  相似文献   

17.
张国浩 《职业时空》2008,4(3):54-54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手段,它是通过身体各种练习来进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教学已由单一增强体质功能向教育娱乐、竞技生活,促进社会化等融合大方向变化而形成了多元化功能,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体质、心理、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得到最大发展。而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各种练习,是每位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有更多地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必须以精讲多练为主。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要讲得少而又讲得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清楚讲明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练就是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指导下用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身体练习,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准确地完成动作,以达到落实体育任务之目的。如何才能体现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两者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加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手段。美育能促进学生大脑功能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智育更好更快地发展。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积极配合,相互协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教学要点进行研究,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华建 《职业时空》2010,6(8):140-141
快乐体育是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思想。其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