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2.
赵春光 《现代交际》2010,(5):99-100
随着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社会中微观个体的媒介触手逐步延伸和扩展,社会公共事件被受众截获的效率和速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危机事件发生时,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官方媒体想要通过集体失语来隐瞒危机事件的概率几乎为零。由于危机事件的特殊性,官方媒体要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不但要注重内容上的设计,表现形式的选择也是应重点关注的细节。因此,本文将从危机事件的舆论情况切入,深入分析影像新闻影响舆情的特点,并提出笔者对影像新闻引导舆论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歌手姚贝娜因病去世,一时在网络上引发起关于记者权力边界的问题。一篇网文外加歌手经纪人的微博致使舆论倾斜,媒体沦为众矢之的。本文通过对事件的梳理,识图通过分析由新媒体营造出的拟态环境对受众舆论及普遍社会认知的影响,探讨当下媒体公信力下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追求幸福是人人生存的最终目的,然而由于生长时代、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女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幸福的手段表现出了多样性。当代女大学生处于幸福观养成关键时期,幸福观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本文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现状了解,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魏红  赵然 《现代交际》2016,(4):113-114
收看家庭伦理剧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休闲娱乐方式,以特有的结构方式影响着受众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生活方式。特别是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多起女性失联遇害事件,而其中以女大学生居多。我们在为这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之余,不得不思考事件背后所折射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时,构建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与社会支持网络,为女大学生的安全成长,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常宁 《现代交际》2010,(12):9-10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群体领袖的出现让大众媒体和受众的关系又进一步明朗了起来。群体领袖通过第一时间接触到大众媒体,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也成为舆论领袖,进而影响群体成员。群体个体成员的心理受群体固有的观念、属性、特征等的影响,并慢慢屈从于群体,从而达到整个群体的一致。群体领袖可以一呼百应,但也可以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或者在某些事件发生时可能导致群体暴力和愚昧。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群体领袖是如何对群体的心理造成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和规律,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报道客观、公正,但是在现在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和事实的出入导致受众的理解错误,进而舆论导向对事件本身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被老外撞倒的北京大妈"事件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由于最开始报道的不真实导致受众最开始认为是大妈讹老外,到最后事实澄清后大妈的确是被老外撞倒这个过程也导致了当事大妈从受害人从舆论中的不利方到被同情方。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新闻报道的传播者和受众都需要对新闻的真实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和角色,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舆论通过"羊群效应""舆论领袖"及"社交平台"影响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明确内容、队伍建设、丰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利用网络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以及近年来网络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生活的主体。随之而来的网络舆论已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深入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着重从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原因,网络舆论的双重作用,以及如何克服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默多克事件反映出来的,是新闻自由,或者说西方新闻秩序的困境,究其本质,这是政府、媒体、受众三者博弈的结果。政府的主要资源是政治权力、媒体的主要资源是影响力、受众的主要优势则是数量。这个博弈的基本规则是政府努力获取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影响受众的行为,最终获得选票和支持;媒体的终极目标则是利润,这是市场经济所规定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传播与接受——不同媒介对大学生影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群体是当今很多传播活动的重要目标受众,在针对此受众群体进行传播活动时,媒介渠道的选择和策略性安排对传播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对上海大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对数字化时代全新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对不同媒体渠道的接触状况以及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进行探究。在以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的传播活动中如何实现媒介策略的最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舆论可以视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基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所反映出的意见集合体,当某事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出现舆情倾向时,也就意味着该事件吸引了足够多的人去关注,于是便有了舆论的空间概念——舆论场。由于舆论所呈现的公共意识在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各异,加之发声轨迹在不同时间段内难以有效整合,因此舆论在不同形式上产生分化便顺理成章,舆论场实则是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媒体环境下对舆论形态的区分。以传播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短、平、快"的特点是官方舆论场无法比拟的,但官方舆论场语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官方舆论场如何取长补短,对事件发生后的危机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一时间控制话语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传播是建构社会的一种"原动力",一则事件能不能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爆点,主要看传播的影响力,这已经不是传统媒体当道的年代,传播力不再由报纸、广播和电视主导。在新媒体环境下,热点事件呈现出一种新的节点套式传播。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致力于分析这些节点套式传播的特点、影响力。以期解受众之迷惑,看清热点事件下的真真假假,不再被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的幕后者牵着鼻子走,做一个理智的网民。  相似文献   

15.
聚焦权利和权力这对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将大学生对权利和权力的认识于网络舆情中予以考察,并集中对10个舆论案例的文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舆论表达中的话语特征,指出互联网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即政治认知的媒介化、政治情感的宣泄化和政治行为的虚拟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时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体的职责有为人民服务、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等,这些都是媒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条 件。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微博成为民间舆论发酵的主要平台之一,我国的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出现“跟风、蹭热度”的失范行为, 本文选取微博中的部分反沉默螺旋和新闻伦理相关的热点事件被媒体转发现象,从新闻工作者素养、新闻价值、受众碎片化特征三个 方面分析媒体行为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传统搜索引擎广告的介绍以及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简要叙述,得出搜索引擎广告市场混乱导致受众产生厌烦心理和事件的重要性影响受众的关注心理两个原因,提出未来搜索引擎广告为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关注受众心理方面,提出了对搜索引擎广告市场的整治和重视社交媒体中的与受众互动心理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过滤垃圾信息,整合碎片信息;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引导舆论走向,实行有限实名制,增强网络问政的实效性;在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政治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水平和媒介素养,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及行为,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最终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热点问题,了解舆情舆论,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舆论开始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群体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婚恋观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及理解,但受网络舆论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可避免会产生错误认知,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纠正,极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