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支持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现如今高校的重要目标。就现实意义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加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双创"和"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创业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类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模式、与专业的融合度等方面都与一般综合性院校存在差异。中医药院校要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作为高校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创新教学方式为重点构建规范化教学实施体系,打造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元化教育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专业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团创业促就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借助学生专业社团搭建学生创业平台,从重视启发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强化创业能力、寻找开发创业机会;配备创业指导,进行创业模拟训练;寻求创业资源,促进创业项目成长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和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不仅能自己更好地就业,还能进行创业,并通过创造更多的岗位使更多的人能够就业。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制度与计划,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大学生在校期主要的教育规划,这也是突显目前教育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创新创业教育代表了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期望,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且发掘大学生创业的潜能。勤工助学是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形式,本文就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的模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所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基本上大多数高校都会适当地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但就其根本而言,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创业,培养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还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就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多样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面对社会的实际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面临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期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昌兴 《职业》2020,(2):37-3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从高校缺少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和对比,探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其次,从创新创业理念、创新教育体制两方面入手,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接着从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实训基地、制定全面教育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总结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方法的应用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和社会用人需求标准的日益提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有"高学历",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各高校不约而同的时代诉求。目前,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教育院校大多数都开设了经管类专业,相比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更便利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条件。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共存的特质,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利荣 《职业》2015,(9):147-148
本文认为,应用型高校重在"应用"二字,要求高校在各专业建设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教学体系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而学生创业园建设是融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项目孵化和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等措施将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经历从点到面、由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发展历程,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大学生增权,关键目标是增进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注意对共青团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运用,坚持专业理论的指导,从个体增权、集体增权与社会增权三个层面实现共青团个性与增权共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共青团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自主创业作为更高水平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高校教育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设计专业在校生为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探讨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针对设计专业,试图探索出将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恐惧心理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缺乏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客观评估、缺少有效的创业支持系统和缺失宽松的创业环境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高校要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理念,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积累实战经验。社会要以政府社会力量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建立进取包容的创业文化,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是我国的核心战略,打造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创"升级版是2018年9月国务院提出的最新指示。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高校350位大学生的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呈现出"一高两低"现象,即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率高、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实施创业行为的转化率低、开展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机会缺失、创业资源缺乏、创业能力短缺是大学生创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高校应从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社会创业教育,以期实现高校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廊坊地区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在基本掌握了廊坊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廊坊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其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业园的大学生“四种能力”构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博文  董雄报  廖云 《职业时空》2009,5(8):130-131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引导与鼓励,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成为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809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调查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对创业信息、创业环境、创业教育有不同需求。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创业服务体系,有效刺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使大学生创业意愿整体增强,并重点激励高活跃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现状备受社会的关注,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愈加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态化教育"为理论指导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教学最终目标,加强对高校学分制以及课程结构的改革,紧抓"学校科研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基地建设、学生学业综合能力评价制度革",实现全方面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创业带就业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希望能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创创新的时代,大众创业、万创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二张成绩单、第二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越来越受到支持、鼓励和重视。大学生从创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有正确地找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的新思路,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但是,大学生在创业上的成就不是偶然形成的,与高校校方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分不开。首先,高校校方应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这样就需要,高校校方做出努力,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帮助,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到创业的行列中。高校校方也应该为他们提供资金、创业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更关键的是高校教师不断给他们灌输创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的重要力量,艺术类专业强烈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域实践探索成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