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的移动动词流れる是个多义词,除了液体的流动这个基本语义之外,还可以表示气体气味声音光时间思想等的传播与流动,各语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规律。流れる在语义扩展过程中,其认知焦点由流体本身向流体承载物转移,认知范围由身体容易把握的空间领域逐渐向理性的抽象的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是日语暧昧性表达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也成为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本论从程度副词"ちょっと"的语义着手,以此为例来研究日语程度副词在语义上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正确翻译。  相似文献   

3.
以佐野(1998)对日语比较性程度副词的分类研究作为基础,将ずっと类中的ずっとはるかによほ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从它们与日语语气表现(モダリティ)关系的视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探讨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ずっとはるかによほど作为比较性程度副词,ずっと和よほど的主观性表现居多,主观性较强,其中よほど的主观性又超过了ずっと,而はるかに是三者之中客观性表现最多的,因此是客观性最强的比较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4.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视角,讨论了吃食堂格式中食堂的性质问题,认为食堂既不是处所宾语,也不是方式宾语,而是受事宾语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6.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式,也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存现句自《马氏文通》以来的研究状况。接着从认知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具体情况,简言之,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空间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而“前后”的空间隐喻认知却少有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英汉“前后”空间隐喻认知的共性,描述英汉空间隐喻认知共性的表现,这包括两个特点:一个是空间隐喻的普遍性;另一个是空间隐喻转换的整体规律性。从而得出结论英汉“前后”空间隐喻认知共性存在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死我了"的构式义表达某人经历了一个极端的状态变化,从该构式的构式义出发,运用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对诸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这样的语法范畴进行了语义刻画,从而提出该构式成分中x的存在理据和限制条件,即×只能由形容词和动词充当。然后论述了剩余成分"死"的语法范畴,进而从范畴化和构式生态性两个角度对这一构式的生成理据做了充分的解释。最后将这一构式上升到概念结构的层面,通过侧显、聚焦的识解方式对这一构式进行了详细的语义描述。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交流,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类词缀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网络流行语中的类词缀如控狗等日益流行,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关于汉语类词缀的认知语义研究却相对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搭建语料库,对类词缀语义特征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造成这种异同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造成类词缀存在异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愁是中国宋词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发现众多宋词将愁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为可感知的具体事物。这些隐喻根植于人们的具体经验。对宋词中愁的隐喻的认知解读,有助于体会宋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think这一内隐动词为例,基于典型事件模型,对S+think+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中的疑问句部分进行了认知解读。最终实现了S+内隐动词+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们的大量创新使用,“X去哪儿了”形成了新的具有能产性的构式,作者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对该构式进行解读.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社会意义,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理来解析语言现象,于是本文建立了一个MPS模型(隐喻理论、突显原则和选择三个理论的整合)来阐释“X去哪儿了”构式,尝试去证明该构式在经过了新的认知加工后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13.
张胜男  黄吟 《现代交际》2010,(9):188-188
当今中国,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母语教育中,而中国许多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与英美国家中小学学生的母语学习状况相似,因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兼语句是汉语主谓谓语句的一个次类,自兼语句这个概念提出后,就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一些学者并不承认兼语句的独立地位。从生成语法的角度看,兼语句中题元重合现象的存在又似乎打破了乔姆斯基的题元准则。本文主要介绍游汝杰先生对汉语兼语句中论元结构及题元特征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照汉语兼语句。  相似文献   

15.
"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之一。"和文化"在儒家思想阐释和衍发下,显示出了独特的内涵,并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宣传和运用。儒家"和文化"的认知情况,反映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用"和文化"加强大学生教育有利于道德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95后高校男学生因寝室矛盾升级而大打出手的案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原生家庭、人际交往状态入手,得出缺乏关爱、社交障碍、性格缺陷是造成此事件的原因,阐述了案例处理过程,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从而作出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积极转变,并总结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依托字典和语料库,从义项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探究韩汉两种语言的方位词?/???/?左/右的基本义项,将语言的本体研究与文化等方面相结合,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发现两种语言方位词在对称性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经对比发现,韩汉方位词?/???/?左/右在文化内涵层面,均呈现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语用特点的表达,新词群"XX族"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研究分析了新词群"XX族"的基本特点和生成机制,浅论了新词群"xx族"的出现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更多的语言现象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有艺术文化,充分展现了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特色及审美取向,同时它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历史文化的艺术内涵,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韵味作为民族声乐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美学特性,象征着民族的特有内涵及审美风貌,有助于借助韵味特征来加深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的发展及具体体现,进一步阐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模式强调学习自主化、思考独立化、教育互动化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近乎颠覆性的挑战,也因此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通过大量实践,本文对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和局限性进行研究,并在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