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上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创新:其一,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其二,注重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结合;其三,注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加强与改进、完善与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一方面,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其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同时也深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要求。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从理念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实践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视野日益开阔的当下,微媒体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就其外部来说,主要表现为对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的影响,对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影响;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内在挑战,尤其表现为对教育主体权威性的挑战,对旧式教育途径的冲击等等。针对微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应从教育者、教育目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这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舒凡 《公关世界》2023,(6):93-95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在新时代,重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中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前,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主要致力于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更新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不仅要坚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青年人群中意向出国留学的主要群体,加强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的培养是争取未来出国留学学成归国服务的有效措施。本文探讨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深入学习归国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等措施,对培养大学生留学报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成为高校与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领域。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众多问题与挑战,疫情常态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高校通过发挥榜样力量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助推大学生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感恩情怀缺乏的主要表现有:淡忘父母养育之恩,忘却他人救助之恩,漠视母校和国家的培育之恩等。高校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助于改进传统德育模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应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感恩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时代都需要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了解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含义,认清这个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发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采取的积极策略,努力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采用讲红色故事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因此,高校可以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红色资源三个主要渠道讲好红色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开展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但能满足教学要求,而且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硬件教学设施和软件教学内容,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立足高校的发展实际,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措施,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以此为基础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其根本任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在高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为此,我们针对教育过程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制度、队伍、阵地建设,通过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主旋律电影因其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传播我国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等优势,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入挖掘主旋律电影的独特教育价值,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各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让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仰,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塑造他们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让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着重探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凸显治理效能,新时代爱国主义呈现出鲜明的生成逻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以及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等层面有重要价值。将爱国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政治导向与文化自觉、坚持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高职院校中,要进行"情理交融"的理论教育、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关切、注重"生活世界"的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时代特点和精神升华。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高校育人工作质量的内在需求;是凝聚青年奋斗力量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16.
吴佳珍 《公关世界》2022,(12):69-70
随着新时代发展和进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好促进了学校发展。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平稳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育质量,高校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已是必然趋势。高校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改善高校行政工作体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协调工作中的矛盾。然而,高校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冲击大、缺乏系统化管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管理缺乏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旨在为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春光  吴真 《职业》2013,(21):36-37
本文探讨了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为:对创新教育重要性及自身所承担责任认识不足;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缺乏训练有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缺乏合理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分别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等丰富内涵,将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以及深刻的意义。探索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利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重点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如火如荼,但是独立学院创业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科学定位不准与创新发展困难等问题,应对挑战,独立学院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即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要着重建立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国家框架、构建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政教育十分必要。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中国梦"的实施而勤奋努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将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目前中国高校思政教育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观点,与读者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