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慧 《职业》2011,(32):165-165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结合起来,加强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评价应同时注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过于侧重认知与机能目体育情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情感目标,并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李敏 《现代妇女》2014,(11):327-328
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情感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情感是行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与外在世界由于触碰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由此所激发的情绪反映;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因此,注重情感因素和调动情感元素不仅能够构筑师生的情感联系,更能帮助教师营造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智力培养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尤拯 《职业》2007,(15):28-29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感是同时发生和存在并且交互作用的,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而情感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提高认知的积极性,促使认知的优化和深化,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传递.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职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陈海燕 《职业》2008,(15):46-47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虽然属于理科,但其中的情感教育也不能被忽视.本文针对目前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主要论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力求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和教材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感知与认知情感.  相似文献   

6.
李伟欣 《职业》2014,(26):70-71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研究便形成了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和教学论。该理论认为,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学中要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壮萍 《职业》2016,(35):77-78
我国情感教育心理学家卢家楣提出,所谓"以情优教"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情优教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关注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由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由强调升学率、达优率、通过率转向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方面和自我发展方向的差异.目前,学校课题组正在进行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影响的探索和研究,旨在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中职护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中职生.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心理要素,即情感要素和认知要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提高自身的组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外,还应挖掘情感要素,实施情感投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9.
朱祥 《职业》2009,(24)
和谐教学主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发展;诱思探究教学法主张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求;创新教学法强调把知识、技能教学和能力、情感培养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另外,还有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环境的创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尤拯 《职业》2007,(10)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感是同时发生和存在并且交互作用的,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而情感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认知的选择性,提高认知的积极性,促使认知的优化和深化,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传递。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职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贯穿其一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低年级教学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的方式锻炼写作能力。同时看图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指导他们正确、高效地看图,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师情感因素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情感控制的有效度,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及师生的双边活动,也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对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洪逊 《现代交际》2014,(6):163-163
情知教学以认知和情感因素为主线,强调二者的和谐统一。为适应新时期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情知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认知的动机、感知、思维等因素;情感的美学化、社会化、生活化等环节为论据,建构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情知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情感主宰着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催化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观念,以情动人;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15.
滕传姮  陆小玲 《职业》2013,(30):22-23
中职生学习、生活习惯较差,价值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仍然存在过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情感目标达成的现象。殊不知,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预设与生成和谐相处、有机统一的过程.语文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取舍教材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分析情感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深钻教材、活用写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的和谐发展,以求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将实用性教育作为改革的精神内核,教师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中应将实用性作为其精神主旨,重新定位其课程性质,构建其课程内容,调整其教学目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学科性质、内容及课程论、教学论等几方面均体现出实用性精神。在现实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由于片面强调教育目标的学术性价值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实用性,从而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功利主义,致使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性存在巨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杨宏博 《现代交际》2015,(1):185-187
汉语言作为连接人们语言、思维和情感等特质的崇高且伟大的方式,教师透过语文教学行为来协助学生建立书面语以及口头语、书本知识及社会实践相互间的衔接,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体会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在培养高职学生目标方面,语文教学应当通过应用和实用的不同方向,持续探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学生特有的社会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高职语文教学应当通过审美教育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加强学生审美态度以及审美心境的培养,重点建立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