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晓丽  陈胜军 《职业》2011,(27):93-93
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健康的心理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实践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比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也更难。笔者由此出发 ,围绕学校教育和管理必须充分研究青少年心理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来探讨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一、影响青少年心理成熟的三个重要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成熟的因素有很多 ,但从宏观上看 ,则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1.家庭因素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 ,开始追求自主和独立。他们逐渐会感到过去一直是依靠对象的父母现在变成了压力和束缚。这一倾向大约从12岁左右开始 ,在15岁前后的2、3年间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的天职和责任就是用爱心呵护,耐心引导,细心观察,恰当激励,适时批评,帮"问题学生"回归常态.但是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倔强,若批评方式、时间、地点、用语欠妥,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非但没有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在问题学生的转化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廖凌燕 《职业时空》2008,4(8):90-90
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高职教育的地位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高职学生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有的学生对上高职有自卑心理,这给学习和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著名心理教育家林崇德先生在《教育的智慧》中披露,现代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为:小学生约13%,细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杜芳 《现代交际》2010,(4):182-183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社会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整体素质偏低等因素使他们此一般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去努力,充分利用有关资源和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心理弹性相关文献的回顾,提出对高三学生教育的启示。结论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环境的改善,学校教育的完善提高高三学生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8.
蔡卫平 《职业》2015,(9):60-62
励志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利用工作中的有利条件,在励志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励志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家庭环境、学习倦怠期的心态变化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高职学生由于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等因素更容易遭受心理挫折。为了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人格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岩 《职业》2010,(35)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相当一部分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迷迷糊湖、得过且过、松松垮垮、毫无上进心.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教育心理方面着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心理平衡状态不断地被打破,又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完成这种心理平衡是一个内化过程.在这内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部动因,也需要教师及时、强烈的催化.也就是说,当学生一种相对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时,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李真 《职业》2017,(18):99-100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教育者在拥有服务学生之心,挚爱学生之情,发扬民主之风,尊重受教育者人格的前提下,用微笑的态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和谐融洽的教书育人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情感丰富、人格健全,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情感教育不是简单的愉快教育及微笑教育所能概括得了的,它有自己特定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赵雷 《青少年研究》2013,(2):48-50,57
保护性价值观是拒绝与其他价值进行交换的价值观念,其具有绝对性、数量不敏感性、对象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交易和愤怒等特征。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我国青年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知行不一致、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念的认同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加强对青年学生个体性保护性价值观的教育;应针对青年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应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的保护性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李吉英 《职业时空》2010,6(7):134-135
高职学生的英语课程多数面临应用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双重教学要求,教师除了需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需要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因素,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意志和自信心等方面开发其语言学习潜力,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应用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中专学校的学生不仅面临着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利于成长的外在因素,还要面对生理成熟、内心茫然、世俗偏见、学业困难、就业压力等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这些早已成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如何捕捉该阶段中专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造就身心健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地方院校学生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大学生群体中有多种群体心理现象,而地方院校学生社区中首因效应、定型效应、暗示效应和服从效应等群体心理现象尤为明显。地方院校要从群体心理效应视角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搭建服务平台,构建学生社区育人体制;树立典型群体,加强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社区育人功能;营造教育氛围,利用从众效应,发挥学生社区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最为直接与深刻的影响。由于学生公寓独特的环境性因素,因此,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机制与工作模式难于适应学生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必须推进工作创新。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实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林杰 《职业》2014,(35):126-126
中职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本质规定,是教育人性化的表现,它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本质,是师生精神交往的过程,是班主任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毋容置疑,教育本身就应当承担起知识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怀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20.
赵红 《职业》2012,(14):75-76
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到教学的议事日程。技工学校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心理活动带有时代性。在技工学校教育中,教师注意掌握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技工学校学生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