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源泉,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内圣"通过自强不息外化于行动,实现知行统一等都是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文化资源。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意三个关键点,批判、创新和继承,挖掘更多文化资源以及文化形式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契合性。以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少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觉,鼓励青少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通过发挥"骨干力量"、"以点带面"、营造校园文化等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源泉。儒家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仁爱"思想、"天下为公"的理念、"言必行"的知行观,在当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新时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儒家教育思想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一直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与思想根本,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相凯宇 《现代妇女》2014,(5):182-182,188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善美",对其进行弘扬以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条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所包含的精髓应该且必须用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传统儒家的内圣开出中国特色的新外王,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精确概括,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伴随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文化"正以其多元的广角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鉴于此,"微文化"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也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下"佛系青年"现象成了一个被过度解读的标签,背后映射出部分"90后"的价值观正从追求以物质财富为核心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向追求以自由为核心的幸福价值观。让"佛系青年"成为"奋斗青年",呼吁青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明确奋斗目标,从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重塑奋斗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关系,认知以家风为着力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阐述优秀传统家风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明确传承优秀传统家风的重要性;探索以传统家风为着力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提供有力的培育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认知途径、践行现状,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校201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择善固执为前提,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优秀家风所包含的家庭观念、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来源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精神是体育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体育特色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体育活动文化成果在意识上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以"爱国、创新、规则、竞争、协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也属于精神范畴,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着紧密联系性的。从基本内容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公民层面都存在多种观念表达的内在联系性。从思想形成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使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得到满足。从价值层面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体育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促进。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吸取类似湖湘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湖湘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其方法多样,意义非凡,不仅能凸显地方文化的魅力,又能达到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