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敬嫒 《现代交际》2015,(2):28-29
东北方言中"没(méi)"的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没(méi)"相同,均表示对"有"或"存在"的否定,相当于"没有",但由于四声别义现象的影响,东北方言还存在"没(mèi)"这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在语境中表达不同于"没(méi)"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东北话专业八级口语考试"视频中有关于"没"字的语段进行分析,总结"没"在不同语音下的语义特征,以进一步了解东北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林海燕 《现代交际》2010,(12):83-83
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虽然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也有很多派生词,但东北方言的词缀更有特点且数量可观。本文拟从"精""溜""实"等几个特有词缀入手,分析东北方言派生词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欣 《现代交际》2012,(4):54-56
时下南昌是一个典型的双语社会,大多市民都具备南昌话和普通话双语能力。随着普通话和南昌话长期、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引发了两种语言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普通话和南昌话的系统结构在接触中发生着"同构"和"互协"。本文通过对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方言在受到强势普通话影响趋于同构的同时,努力保全自己固有的语言格局,影响着并渗入到普通话中。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古称"邕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南宁的主导方言在历史上几经变化,从清末之前平话,到清末的粤商西进带来的粤语,再1997年推广普通话。方言学家把南宁的语言分布状况称之为"方言岛"。市区的方言是粤语,即南宁白话,郊区包围着市区的这一圈讲的是平话,再外面是广西主要少数民族壮族的语言——壮语。本文就南宁的"方言岛"里形成的"南宁普通话"里的词汇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从三方面举例:将粤语的大部分词汇根据语音对应规律转换成普通话发音,然后拼接到普通话中;把粤语固有词汇直接用普通话读出来;平话和壮话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见动物名称的方言比较,找出动物名称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异"的同时,更着重发现动物名称在方言中的规律。在整理方言中动物名称的基础上,对动物名称的语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就山东方言而言,莒南方言属于山东东区方言的东潍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莒南方言的实地调查,在与普通话句法相比较的基础上,描写与普通话不同的莒南方言比较句,揭示莒南方言比较句的句法特色,丰富莒南方言比较句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春晚小品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东北方言热的出现。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使用为其小品增色颇多,主要表现在小品语言对东北方言语音、词汇、句法的纯熟使用上。从语音使用角度看,平翘舌不分,说话常带儿化音,声母"r"读成"y"是典型现象,这使得表达变得俏皮、可爱,富有幽默感;从词汇角度看,词语表达直接是最大的特色,跟对方关系好,说话就特别亲切,称呼对方为"大哥、大姐",跟对方关系不好,说话就夹枪带棒,讽刺力极强,体现东北人的直爽与豪放。感叹词使用是一特点。感叹词依赖于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感情。亲属称谓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能显现东北方言的亲切与朴实。单音节词"整"在东北方言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个意义,丰富了语言的内容;语法角度的形容词重叠使用也颇具特色。AABB重叠式的形容词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易于被观众所记住。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人们对流行元素的喜爱,东北方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它的流行与广泛很大程度得益于影视剧的发展。方言影视剧的出现,为东北方言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本论文会从三个大板块来分析,首先是就目前的东北方言热现象来看影视剧中的东北方言。其次是通过影视剧中东北方言的运用来分析东北方言的特点。最后是对东北方言在影视剧中运用的现象及以后的发展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当前影视剧中东北方言的运用情况来分析总结东北话与影视剧相互促进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东北话目前运用的现象来阐述东北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喜欢东北。  相似文献   

9.
杨芬 《现代交际》2014,(10):65-66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本文首先对"语言习得"的定义做出了解释,然后分别针对汉语方言对普通话和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袁小梅 《职业》2012,(26):158
普通话是交际的媒介,培养职校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长,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率.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感普通话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虽说是一个小岛,但方言种类多而杂,对普通话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开展普通话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根据日常的教学,笔者总结出在教学中通过语音训练,尤其是"看听读说"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普通话矫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方言节目陆续出现在在各大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而且形式多佯,如方言栏目剧、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综艺类节目等。方言节目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出于对本地语言的原始感情,方言节目很快得到本地受众的青睐。不可否认方言节目“对塑造地方文化,提升当地受众的素质,构建文化和身份认周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凌祺芳 《现代妇女》2014,(10):169-169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话也是由56种语言构成的,因而产生了中国语言文化都有特色,方言。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方言是种类繁多、复杂难懂,就是同一个市、甚至同一个县里就有好几种方言。因而对于方言复杂的高师来说,在国家对师范生在普通话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确保高师学生在毕业前可以顺利的通过国家级普通话的考试,就必须做好普通话方面的训练、测试以及科研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语言心态和语言行为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文中试图从语言心态和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并揭示江西语言生活发展的某些共性,据此预测普通话与方言消长的基本趋势:普通话与方言长期共存,普通话将取代方言成为语言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我国七大汉语方言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国人对于我国灿烂方言文化的了解,更重要是,方言作为民族内部交流的重要工具,应该加以重视方言的存在性,对其存在要有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力推普通话的今天,对其忽视。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与人交流更广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普通话的推广,但是也应该加大对于方言的认知和保护,这样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灿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却像一种"非主流"元素在媒体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从小品相声、音乐戏剧到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方言都有占有一席之地。在方言疯狂涌起的浪潮里,陕西方言火爆银屏的趋势愈演愈烈,在媒体中分外流行。陕西方言能够在媒体中如此火爆,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且与陕西方言鲜明的地域特色、陕西方言本身独特的魅力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方言节目的风起云涌,势必会出现节目泛滥、质量过低、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能让陕西方言在媒体中健康持续发展,又不影响"推普"政策?坚持创新、扬长避短、严格自律才能经受国家政策、媒体竞争和受众需求的三重考验。  相似文献   

16.
芦韩娇 《现代妇女》2014,(3):130-130
对非方言区的读者来说,许多明清小说对他们的阅读多多少少会造成一些障碍。一些方言词汇对他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因此需要我们给出清楚详细的释义。宁波方言里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和古义。而在古代文献特别是明清小说中能找到宁波方言的许多词汇。宁波方言里有些词与普通话同音同形,但是意思却完全不同,这些词不能望文生义。下面将从《三言二拍》中撷取一个较为典型的宁波方言词语"昼"对其进行释例。  相似文献   

17.
冯佳妮 《现代交际》2014,(3):81-81,80
每个地区都有专属于当地的方言,在现代社会,在全民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方言的存在环境越来越窄,而方言所包含的地域特有文化也变得岌岌可危。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形式,其传播效果和覆盖广度相当可观,而以方言电视节目为载体来传承本土的方言文化是当前媒体传播的又一形式。本文意义在阐述方言节目的兴起与发展的同时思考方言文化的传承,并对方言节目现状进行一个分析,探讨在普通话大环境下,方言节目如何继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利敏 《职业时空》2009,5(9):148-150
廊坊方言属于典型的北方话,但一些地区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从语音方面可以找出廊坊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差异,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廊坊安次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了词形、词义两方面的比较。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在词形方面,安次方言词汇存在有音无字现象,音节数量和构词语素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均有不同。在词义方面,安次方言存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完全不同三种情况;存在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湘乡方言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形式与用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与分析。同时将湘乡方言中的代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代词用法进行了比较,突显了湘乡方言代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