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难兴邦     
汶川大地震,又一次特大灾难降到了中国人民头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特别是近百年来,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卢沟桥的刀光剑影……苦难深重、伤痕累累。但是中华民族从没有在磨难中倒下。经历了一次次阵痛,又一次  相似文献   

2.
一次看似随机而寻常的消费者的抱怨,转眼变成了佳洁士的公关灾难。  相似文献   

3.
危机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事件,它和灾难、痛苦、损失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灾难频繁,危机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政府责任重大。对于转型中国而言,随着2005年禽流感的逼近,正在淡忘SARS引发的“非典型公共危机”的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4.
自"5·12"四川汶川震难以来,举世震惊,举国同悲.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再一次进发,民族精神与爱国激情空前高涨.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过程中,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及时进行灾难反思,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提出对策,为抗震救灾工作承担起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危机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负面事件,它和灾难、痛苦、损失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灾难频繁,危机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政府责任重大.对于转型中国而言,随着2005年禽流感的逼近,正在淡忘SARS引发的"非典型公共危机"的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6.
天怒惊魂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成为人类历史上记录到的同类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海啸造成的灾难是史无前例的,不仅指它造成的人员的大量伤亡,而且死亡人员来自世界各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共有的巨大灾难!正因为灾难是巨大的又是人类共有的,国际社会在海啸灾难后立即伸出了援手,纷纷解囊相助,人类社会在重大自然灾难而前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责任爱心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无论正在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无论岁月怎样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无论我们衰老了容颜、丢失了工作还是遭遇了病魔,或者更大的灾难海啸般袭来,我们的生命依然有质朴而饶有兴趣地存在下去的必要,因为——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特别重大的灾难震惊了全国,灾情牵动着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系列应对措施凸显出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灾难社会学是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灾难及灾难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社会学界对灾难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对灾难开展社会学的探索将为研究灾难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社会组织的产生和起源,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以及灾难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丰富的知识。古典社会学家及早期从事灾难研究的学者认为灾难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现象之一,对灾难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爱的问答     
豫君 《当代老年》2008,(3):35-35
年轻时,他们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沧桑,都一路挺了过来,晚年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然而,灾难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又一次降临了。  相似文献   

11.
多难兴邦     
郑桂初 《老年世界》2008,(14):10-10
21世纪全世界最大的一场地震——汶川大地震,震级8.0,受损面积10万平方公里,波及半个亚洲,震惊了全世界。又一次特大灾难降到了中国头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特别是近百年来,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芦沟桥的刀光剑影……苦难深沉、伤痕累累。但中华民族从没有在磨难中倒下。经历了一次次阵痛,又一次次重获新生。血与火的熔炼,陶冶出了如山的身躯,如钢的筋骨。  相似文献   

12.
遭遇两次地震,被活埋26个小时,失去女儿,失去双腿,失去婚姻……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灾难、悲伤和疼痛,廖智没有倒下,也没有逃避和放弃,她在绝望中一步一步找回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览要     
美国《商业周刊》9月16日当下一场灾难来临时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面临灾难时却显得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尽管最后的伤亡人数还没有确定,飓风“卡特里娜”已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难之一。据悉,迄今为止在受飓风袭击的5个州,官方统计的死亡总数为800多人,其中有2/3的伤亡数字来自新奥尔良市。自美国内战中有列治文和亚特兰大城迁移之外,美国的主要城市从来没有像新奥尔良那样举城迁移的。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防灾中心的主管沃尔特·皮科克说:“在(美国)近代史上,这注定是一次严重的灾难。”经济损失虽然巨大,但布什政…  相似文献   

14.
雷颐 《中外书摘》2009,(4):22-24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灾害无情人有情,如果将“文革”时期三次抗震救灾与这次汶川抗震救灾略作对比,不难看出政府执政观念、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与进步,因为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往往最能反映一个社会、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发现了彼此内心的真情。原本以为,我们的爱已在前一次的爱情里消耗殆尽。但爱情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在一起走过的路、受过的苦、尝过的痛中,真实地靠近我们……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5年,芦山地震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灾难的痛苦体验与回忆.无论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有必要反思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局限,提出灾害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之道. "5·12"地震,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 "5·12"地震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地震之后,由高校、实务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纷纷投入震后服务,在灾民心理情绪支持、物资救助、灾民能力促进、社区关系修复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作为这次灾难的见证者和应急救援的参与者,作者理性地总结了救援工作的得与失,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灾难防御与救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隔世哀伤     
“灾难就是在某一时刻打击人类的尊严,让屈辱深深烙入人类的心灵。当灾难超越了国家、民族,超越了人种与文化,超越了争端与分歧的时候,就成为人类共同的灾难,变成人类集体的哀伤。”  相似文献   

19.
面对灾难,我们会疑虑、惊愕、紧张、恐慌,我们也会迷茫、沮丧、逃避、绝望,在灾难过后,在一片荒凉的废墟之中,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去寻找自己的那片绿洲,营造一片落寞中的芳华。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战争与和平、灾难与救援同时上演,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不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