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而家庭中的道德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是良好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形成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阐述当今农村社会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引起农村家庭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的重视,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真正达到理论学习与道德品质同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很多家庭长期以 来受到自身生活条件、多元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 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成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教育部门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 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多元化家庭教育美术的优势,为儿童身 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本文主要是就多元化培养模式下的家庭教育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本视角: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儿童学业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三种类型的文化资本均十分薄弱,对流动儿童学业产生不平等性影响。要促进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必须采取以下策略:推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建设;从教育方面为流动儿童提供非家庭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对流动儿童自身成长成才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工作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渠道,帮助流动儿童提高自身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满足流动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家庭教育的职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终身影响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家庭教育要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需要 ,就必然要变革家庭教育的内容。为此 ,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 ,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 ,同时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家庭中重视儿童创造力开发的必要性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 ,出于受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 ,…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的下降。本文从家庭教育资源角度出发,认为家庭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内在认知的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程度与能力是确立家庭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应着眼于激发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变革和自我发展,着眼于家庭对自身家庭教育资源的认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把子女带到身边,而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教育欠佳、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法不当和教育内容失衡等问题,从家庭内部环境、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寻找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探讨.文章从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做好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民族的繁荣昌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全国妇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巡回演讲活动正是落实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是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农村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已有的资料对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成长影响研究则更为薄弱。基于此,笔者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期通过对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直接导致了其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心理、道德等方面呈现或潜伏着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明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以及留守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等。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现代妇女》2014,(4):189-190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业成绩及社会化过程。多动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各种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心理创伤等,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最早和最持久的环境,是个体人格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往往是心理问题的发源地。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而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影响比较长久的教育。所以,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让读者知道家庭因素对幼儿多动行为问题的发生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少年性格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张锋李舜周金碧刘志竹前言家庭中的教育行为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个领域里的研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一是对家庭教育与儿童认知以及学业成就相互关系的研究多,而对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少...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子女受教育过程的起点,但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供求关系不对等,不仅影响了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更影响社会的发展。探究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供给情况的深层次影响,以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为例,引入供求均衡理论,按照"什么是家庭教育供求均衡—谁是供给者—谁是需求者—供求问题分析—怎样供给"的脉络,解析家庭教育供求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全感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作用,儿童具有安全感,是其心理、心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理性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儿童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儿童安全感的形成,与其幼儿时期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便是以此为论述观点,探讨家庭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安全感对幼儿健康成长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常休闲是流动儿童与居住环境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日常休闲的特征及满意程度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进程。对上海某小学流动儿童的实地调研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处在一般水平。流动儿童的日常休闲方式、范围及频率等日常休闲特征都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产生影响,日常休闲环境作为流动儿童休闲行为的空间载体,日常休闲环境感知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日常休闲满意状况是流动儿童休闲行为体验的结果,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受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县域社会"这一层面进行探讨.深度访谈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具有异质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态度和动机、父母的教育期望、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时间和金钱)、父母与子女的代际互动以及父母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等方面;在"影子教育"方面,县城儿童是"圈养"和"规训"的童年,而村庄儿童是"散养"和"游戏"的童年,体现的是区隔的课余生活世界.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不平等的"双重"文化再生产机制阻碍了县域社会内良性、有序的阶层流动,使得县域内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流动人口迁移模式的转变使得大量流动儿童随迁,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渐凸显。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社区、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等群体的支持,阻碍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进程。所以,本文从分析这些群体怎样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融入困境入手,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的弱质性:总体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性病与避孕知识缺乏严重;对早恋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日渐开放;性活动与性行为趋向活跃,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成为流动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的严重问题。流动青少年家庭客观生存环境较差、父母主观重视不够、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亲子关系欠佳、交流沟通不畅等因素,成为影响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必须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家庭发展权,丰富家庭教育支持资源,逐步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性教育和服务模式,促进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