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自我监控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监控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反映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线索及自我行为关注的心理倾向和对自我表现的调控能力,自我监控性的测量方法依据自我监控性的结构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自我监控性与组织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监控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 ,它反映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线索及自我行为关注的心理倾向和对自我表现的调控能力 ,自我监控性与组织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常友善 《南方论刊》2013,(11):37-39
采用问卷法,调查分析大学生自我概念、时间管理倾向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中,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性别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性别差异显著,在心理自我维度上出现文理科差异。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概念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可以对总体自我概念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休谟的非理性道德论隐含着四层含义,而他本人对这四层含义的区分并没有明确认识。本文分析其中两层含义:特定行为的善恶来自行为者的情感、动机,人为的德的一般性区分是通过感觉印象确立的。行为者和评判者赋予特定行为以价值性意义。正义法则承载着事实性意义和价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廖志红 《理论界》2001,(5):41-41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他人及社会需要的满足,也即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反映、判断,并规定自己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稳定性等特点。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活动、行为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的根本看法.是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  相似文献   

6.
困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真正的检验 ,在克服忧患、自我拯救的过程中 ,选择哪种意识倾向和行为模式 ,直接关系到其自我拯救的效果和价值定位。屈原、贾谊、陶渊明不无差异的意识倾向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前期历史中颇具代表性 ,尤其是屈原 ,身遭流放 ,九死不悔 ,大笔书写着忠奸斗争的主题 ,更在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对他们的接受态度 ,既映现了接受者的心态 ,也昭示着某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唐代士人特别是中唐贬谪诗人对屈、贾、陶的接受态度 ,在某一层面正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一、接受态度的群体转移就总体情形论 ,唐代注骚之作罕见 ,绍骚之作亦远…  相似文献   

7.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态度的养成贯穿于道德养成的全过程,它不仅是道德价值观养成的必由之路,还是认知养成、情感养成和行为倾向养成协调一致的结果。道德态度的养成要经过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以及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的复杂变化方能实现。在道德态度养成的实践中,要营造个体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将外在环境营造与内在能动性调动相结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长期性培养与阶段性提升相结合;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普遍性引导与针对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自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自我”的影响张志学(香港大学心理学系)“自我”是理解个人心理与行为的核心概念。它是个人对自己状况的认识,包括个人的态度、信念、期望及价值观等能够反映出个人特征的因素。作为浓缩了人的心理特征的自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互动...  相似文献   

9.
个体在分析事物、表达态度的很多时候都会为立场所影响而“自我优先”,尤其面对利益、责任更是表现出明显的自利倾向而排挤他人。职场中引致个人从立场到态度再到行为发生巨大转变的典型代表事件之一即权力范围的突然扩展。究其实质就是部分领导者在完成从“群众”到“干部”的身份转变后遗忘了其曾经的初心使命,被权力、权利等所迷惑而表现出局限、自利、狭隘的认知取向,也因为对自我组织身份高高在上的定位而远离群众、轻视集体。想要避免权力激增所导致的领导者认知取向、责任态度和行为方向的异化,需要时刻警示提醒个人自我的身份本质依然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即使职场位置发生调整,但自我的人民立场始终不变,以人为本的行为要求始终不变,满足民众需求的首要目标始终不变。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身有所感,换位思考”的工作作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工作态度和“协调包容,相互成就”的工作目标,强化自我责任感、使命感而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10.
在"宰我问丧"中,宰我在面对亲人之丧时食稻衣锦而安,而君子则表现出不安,孔子因此而批评宰我不仁。宰我不仁的重要原因在于宰我之安是与身体的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的,身体是自我封闭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宰我不顾亲人的死活而独自享乐。君子则与宰我不同,打破了自我中心,打开了封闭的自我,打开了心门,保持一种好客状态,欢迎他者闯进自己的内心,打扰自己的宁静和乐。正是因为他者的打扰,君子无法固守于自我,始终为他者的生死存亡感到不安,总感觉自己对他者的生死存亡负有责任,总认为他者的悲惨处境是自我的无所作为造成的,因此产生一种羞耻感、愧疚感,从而主动地承担起为他者的责任。仁学的这种不安对于当今时代重振伦理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耀辉  姚奎栋  史丹 《理论界》2013,(5):200-202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不仅决定辅导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还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和职业价值认同感低等问题,应通过开展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完善辅导员职业行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促进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自我生成等方式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新问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及其制约机制卢现祥人的机会主义动机、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人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意思是,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首先,人的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石 《中州学刊》2023,(3):109-114
积极自由理论认为,自由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所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应符合某种道德观念,因此只有道德的行为才是自由的。在数字时代,各种数字设备与人类紧密结合,形成了“数字自我”。这个“数字自我”可能比行为者更清楚地知道行为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它为行为者出谋划策,甚至依据某种道德观念或政治立场违背或修改行为者的意志。如果依照积极自由理论将“数字自我”的所作所为阐释为自由,就可能出现以赛亚·伯林抨击的“强迫自由”悖论,使“数字自我”转变为“数字独裁者”,而政治现实则可能演变为“数字极权统治”。因此,人类只有加快现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对数字权力形成有效制约,才可能避免数字极权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决定自己行为时所持有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也是评价他人行为,各种社会现象时的态度和标准。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社会的变迁,必然会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剧烈转型的时期,大学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弘弘 《社会科学》2001,2(3):41-45
宪法信仰是法律信仰中至高境界的一种 ,只有对产生法律的母法抱有神圣的宗教般的情怀 ,才会信仰宪法 ,并将之奉为行为的准则。宪法信仰包括信仰宪法的情感 ,信仰宪法的态度以及信仰宪法的行为。其中情感因素放在首位 ,因为信仰情感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对象的精神体验 ,是基于感觉、知觉或基于生命的本能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信仰态度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对象的信服尊重和奉行程度的主观表现。它是信仰中的关键因素和中间环节 ,人们的信仰态度则主要源于信仰情感 ,而直接影响其信仰行为。信仰行为是信仰主体在信仰观念指导下的活动 ,是信仰情感和…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西方作家建构的中国形象中我-他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规律性运动:从自我中心化到尊重他者差异性,从他者中心化到自我与他者的相互补充,从他者的他者化到自我与他者的存异求同。与毛姆等西方作家不一样,于连、詹姆斯·赖斯顿等反对以自我意识去压抑、同化他者,主张以“宽容的理解”的态度尊重他者文化的差异性;与狄更生等他者中心化者将他者视为高于自我的存在不同,罗素、文慕贝、彼得·海斯勒等西方作家主张将自我与他者看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与萨克斯·罗默、弗兰克·诺里斯等将他者的差异无穷地放大和强化的西方作家不一样,于连、瑞恰慈、赛珍珠等西方作家主张抱持求同存异的态度,理性地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向辉  熊焰 《天府新论》2006,(Z1):118-120
品牌是消费者在和企业、产品和服务拥有某种联系时的情感、体验和印象.当消费者对品牌持有了一种态度,也就是消费者与这个品牌拥有了一种持久的,一致的,且正面的情感、印象和体验时,我们才能说一个真正的品牌建设成功了.企业不能控制消费者的情感,官员能就本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价值观方面的东西与竞争企业比较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或独特性,通过与消费者的接触,使足够多的消费者产生共同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模式和Hall的高—低情境模式为理论指导,以国际商务环境活动中的大量实例,论证分析了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的多维度,认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必须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多维度有深刻的认识,对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差异非常敏感,随时调整自身的商业决策、管理行为和交际方式,以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儒家行恕的路径是以心度心。度由己出,度的对象是别人,度的方法是通过心、经由情而进行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类推、比照。孔子之后,后世儒家一直试图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升为一种具有绝对普适性的黄金价值,但如何及时清除自我对他人的暴力与强权,则又成为一大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尼采严厉指出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所隐含的"人对别人的行为都能够获得同等的回报"的虚妄预设,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行为等值性"。而在莱维纳斯看来,自我意识总把自己确定为一种具有无限包容性的绝对性存在。人心的"自律"倾向在主观上已经把他者看作是一种必须予以整合和消除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 ,从而作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在价值观层面上 ,它蕴含了由于情感之维、理性的僭越、生态伦理、和谐理念等观念的介入而形成的自然价值观 ,包含整体价值观、平等价值观、协调价值观、科技价值观、制度价值观在内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对近代人类中心价值观辩证扬弃而形成的现代人类中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