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上,黄慕松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入藏解决西藏问题期间,黄慕松力主九世班禅暂缓返藏,以为与噶厦的会谈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其又与噶厦就此一问题进行了沟通,以尝试协商解决。在入藏之行未能解决西藏问题后,出于借重班禅力量解决藏事的考量,黄慕松开始积极筹备班禅返藏的各项事宜,并推动确立了和平宗旨下,派专使和卫队护送班禅返藏的政策。随后,秉承此一政策,黄慕松开始力促班禅返藏,但由于英国的干涉和噶厦的反对,加之国民政府缺乏应对的实力,黄慕松的努力未能奏效。  相似文献   

2.
班禅返藏问题,是和平解放西藏、实现藏民族的内部团结进而恢复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关系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事实和实际出发,努力争取十世班禅对和平解放西藏的支持。接着通过和谈,使十三世达赖和噶厦承认十世班禅的合法地位,恢复班禅与达赖之间旧有的正常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出周密安排,注意十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相互间的沟通,顺利解决了班禅的返藏问题,实现了藏民族的内部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正常关系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十三世达赖圆寂后,由于国民政府未能有效解决其返藏问题,九世班禅被迫向英国请求调停.在九世班禅的提请下,英国为了使九世班禅返藏符合其在藏利益,确定了调停噶厦与班禅系统矛盾的政策.英国的调停分为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英国的调停并未获得噶厦和班禅系统的认可,因而也未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1923年之后,班禅大师在内地阐发消弭战事拥护五族共和主张、参加国民会议陈述内向之意,并参与各地法会。国民政府只所以支持班禅大师在内地的多项活动既是在遵循历史旧例的基础上,平衡多元化因素,也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寻求维护班禅大师政治和宗教地位的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5.
班禅与达赖 公元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达赖驻拉萨,和驻藏大臣主持噶夏政府,共同管理西藏行政事务,1959年噶府被解散。班禅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设立堪布会议厅(堪厅),管理政教和后藏事务。1961年国务院批准该厅申请,将其撤并。“班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之义,班禅额尔德尼是一种封号,自康熙始封,沿袭至今。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6.
1904年7月英国人荣赫鹏进攻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离开出走,其留有的西藏政治真空给了英国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开始笼络九世班禅喇嘛,最终1905年11月九世班禅离境赴印。造成九世班禅出关离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身为驻藏大臣的有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泰在班禅赴印、在印、返藏的整个事件上的处理应变迟钝、手段空幻、姿态懦弱,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的九世班禅未经清廷同意便前赴英属印度访问一事,远非中国档案呈现得那么简单。从中英档案来看,九世班禅赴印与热衷于英国侵藏事业的鄂康诺的运作有极大关系。自十三世达赖出逃,鄂康诺便努力培养与九世班禅的联盟关系。中方档案多强调年少无知的九世班禅为英国侵藏急先锋鄂康诺所胁迫;英方档案则披露,九世班禅亦曾表明不愿受制于拉萨,有寻求外力之意。鄂康诺赚取了九世班禅的信任,并力主高度重视这张"王牌"的价值,以为英帝国赢得涉藏权益。班禅当时的外向之心似乎只是一时糊涂,然而,眼见清廷日暮途穷,加上受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俄国早有接触的影响,九世班禅有寻找新靠山的想法亦未尝不存在。此次英方运作下的西藏宗教领袖不经中央政府允许便离境外向的先例,是英国标立笼络西藏政教上层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无论九世班禅后来的思想如何变化,这段历史不容人为地回护或"修饰"。  相似文献   

8.
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17世纪以后,由中国历届中央政府所册封的藏传佛教领袖。除十四世达赖外,历辈达赖和班禅,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历辈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而确立 公元7世纪,佛教由唐王朝和尼泊尔传入西藏(时称吐蕃),到10世纪末,佛教战胜本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但已具有浓厚的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形成了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9.
忽儿是神,忽儿是人,忽儿受人敬仰,忽儿遭到冷落。小班禅在一种微妙的环境中成长十世班禅生前经常爱说这样两句话:“青海是我的第一故乡,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扎什伦布寺是我的第一寺院,塔尔寺是我的第二寺院。”这清楚地表明了十世班禅同塔尔寺的特殊关系和深厚感情。塔尔寺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修建的,是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达赖和班禅,作为宗喀巴两大弟子的转世活佛,自然同塔寺有著密切联系。但是,由於历史的原因,在历代达赖、班禅中,唯有九世、十世班禅在塔尔寺居住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十世班禅第一次来塔尔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多民族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共同缔造的。其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光辉的贡献,甚至英勇献身。六世班禅大师就是清朝时期,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代表藏族人士对当时民族大家庭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又一伟大历史人物。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七十寿辰。乾隆四十四  相似文献   

11.
清朝在借鉴元明两朝治理蒙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对蒙藏地区的治理。认真总结清朝治理蒙藏方略,对中央人民政府今后在蒙古和西藏地区的施政将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固始汗以及西藏其他地方首领联合遣使前往盛京,与满清政权建立联系,开西藏地方与清朝政府关系之先河。作为四世班禅,在这次联合遣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藏传佛教在喀尔喀蒙古诸部的最大活佛兼封建主。在清代,自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确立后,不仅积极在漠北蒙古诸部之辖区内弘传佛教,而且倾心内附,自觉贯彻清朝的治蒙方略,在清王朝治理蒙古地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及其诗作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和民族范畴,必然带有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以清代咏青诗歌为媒介,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循序渐进地统治青海的军事方略。  相似文献   

15.
章嘉活佛系统在清朝治理蒙藏地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章嘉活佛系统在清朝治理蒙藏地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清代,章嘉活佛系统一直紧紧依附于历代统治者,积极谏言献策,忠实地执行清廷的决策,自觉为清廷排忧解难,在清朝统治蒙藏地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驻藏大臣的设置看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施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对西藏的统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顺治、康熙时“政教分立”的间接管辖时期 ;(二 )康熙末年开始向西藏派遣官员至雍正五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由间接管辖过渡到直接管辖的时期 ;(三 )乾隆时“政教合一”的实行与各项管辖措施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清朝对青海、西藏的设治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和西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是清政府处理边陲民族地区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清朝前期的不断努力,采取有力措施,稳定了两地的局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清末革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 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 ,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这客观上为日本黑龙会等国外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 ,这使得国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面临领土分裂和由此引发大规模民族仇杀的巨大危机。幸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大多能够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为重 ,终于使江浙一带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 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 ,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被确立为国策 ,使国家转危为安。南北议和以清帝退位、将其主权及相应的疆域完整移交民国政府而完成 ,保持了主权和领土的连续性 ,使得五族共和真正得以实现 ,避免了国家分裂和大规模民族仇杀的灾难 ,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西藏与中央王朝政府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与此同时,西藏先后与南亚的巴勒布、英印度发生着阶段性的贸易关系变化。这种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形成的贸易格局,呈现出清政府所辖西南边疆的地域人群与南亚地区长期交往的历史图景。把中央王朝政府与边地的关系置于这种贸易格局变化的脉络里考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南亚贸易格局如何深刻地影响着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从最初设立到最终形成稳定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清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一个"法制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治藏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当时国家的统一,促进西藏地方的稳定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出发,分析清朝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相继颁行一系列治藏法令的内容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