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研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部分,这就是诸子前人们对美和美感的认识问题。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就殷周以来关于“文”、“美”、“乐”所包含的美及美感本质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及其他诸子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以及我国早期美学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命美学在揭示美的产生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这一研究还需深入到美感活动的原初层面揭示美之本源.从人类生存的状况及对艺术创作活动的深度体悟可以发现,美感产生于生命内在活力的激励活动过程中,这说明美是人之生命活力的表现.美之现象体现在自然活力、艺术境界与生命活力相融、相激活的时刻,因此,生命活力是产生艺术之美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美学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美感和如何建立美的判断依据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从生命进化的整个历史过程考察美感的建立过程会发现,美的判断依据是生存竞争。这可以从形体与色彩之美、声韵与语言之美、智慧与心灵之美等四个方面来说明。心灵之美是在人对于人间关系有较多的认识之后才建立起来并随着认识的深广度的增加而变化的一种美感。  相似文献   

4.
我建议将现在普遍使用的美学概念“共同美”正名为“公认美”。因为“共同美”是比“公认美”更为准确和恰当的概念。 一 这些年来,很多同志都使用“共同美”这个词。但这个词容易发生歧义。有人认为“共同美”和“共同美感”是两个概念,“共同美”指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共同美感”指审美感受的共同性。有人则认为这两个概念实际是一个,因为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实际上仍是指不同阶级对同一对象有共同美感。  相似文献   

5.
诗美四题     
能否给人以美感,是诗与非诗的起码的区分准则。为了增强诗的美感效应,并杜绝非诗的批量性生产,理论界就诗歌美学问题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然而,在众多诗美因素中,哪些是最基本的,最需具备的呢?一切优秀之作、特别是那些感召力强的诗作告诉我们,内容上的真诚美、胆识美;形式上的奇思美、虚幻美,当为诗美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汪承栋诗歌的形象是诗人按照关的规律,伴随着美感活动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诗 情的载体;是它使读者注视着审美对象。本文从它的崇高美、“我”的形象美、“我们”的群体形象美、景物 的形象美和形象的色彩性几方面,初探了汪承栋诗歌的美学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美与美感关系问题 ,是美学研究中久悬未决的难点之一 ,回顾有关的研究历程 ,对其中有代表性、建设性的学说思路、脉络加以整理、分析 ,可得到深刻的启示。  一、 2 0世纪 50~ 60年代 :美与美感孰先孰后的论争  中国当代美学美与美感关系研究的起始 ,主要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 ,“美学中的基本问题 ,如美学史的事实所证明 ,首先就是美在于心抑在于物 ?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引起美感 ?”①主观论为一个阵营 ,主张 :“美产生于美感 ,产生以后 ,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 ,扩大和丰富了美感。”②客观论…  相似文献   

9.
美与生命的关联问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显著特征 ,也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主流 ,它们之间不过是由于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而在美和美感的阐释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尽管这些阐释各自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 ,但它们在揭示生命力本身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时都显得不够。因此 ,要建立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第一 ,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要和以往的美学体系决裂 ;第二 ,要建立自己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齐梁时代的杰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多所争论,论见歧出。笔者认为,《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刘勰所崇尚的一种理想美——阳刚之美。此外,刘勰在《隐秀》篇里论述了另一种形态的美——阴柔美。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刘勰,就已经认识到美和美感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分,并对这两种形态的美分别从理论上作了阐述,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本文试图以《风骨》篇为主对刘勰的美学思想、对刚性美的形成及特点等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1.
杨卫 《南方论刊》2009,(3):91-92
本文就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元素崇高美、艺术美、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来论述庄子散文的美学精神,笔者试图从庄子散文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庄子的散文特色。笔者认为庄子的散文具有朴素的美学痕迹和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7):174-181
在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吕荧与朱光潜围绕美本质、美感等美学基本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细察之,他们关于美本质与美感问题上的看法同异相间:两人美本质观都呈现出极强的主体性特征,且均承认社会因素在"美"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两人的美感理论则差异较大。吕荧主张美感的生成需要经过由感性知觉上升到理性判断的过程,而朱光潜则坚持美感在感性阶段便已然形成。再有,在论及美与美感出现的先后顺序时,两人的看法截然相反,吕荧认为美先于美感,朱光潜则强调美感的先在性地位。两人在区别美感与快感之时又体现出一些近似。鉴于吕荧与朱光潜所争论的问题皆为美学研究中的元问题,因此,对其深入阐释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的正确认识,同时对当下美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景:物色之美     
人们在山川自然的观照中发现了物色之美,称之为风景、美景、景色、景观,又将它摄入诗、画,创造出艺术之景。与"情"范畴相对,形成了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景"范畴。在表示审美客体的诸范畴中,景.可以说更有纯粹的美学意义。它直接由物色观照中产生,是审美主体对自然对象美的一种发现与概括。与其它的客体对象范畴相比,景,更具有空间审美意识和自然人化的美感趣味,因而成为文学艺术与审美欣赏中一个常用的范畴术语。其特别的审美内涵、潜在的文化渊源和引人入胜的魁力,都颇有理论探讨的价值。山水美感的结晶自然风景,物色万象,自古…  相似文献   

14.
美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般来说,它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普及主要是进行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为人的审美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即把美的规律贯穿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发挥出美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人类绝大多数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美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5.
论桑塔耶纳的自然主义美学观──关于美的材料、美的形式和美的表现理论初探程孟辉桑塔耶纳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是在他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形成的。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自然的经验形态,它始终把美感经验和艺术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题。它虽然...  相似文献   

16.
一美感的基础是美的认识.美的认识和科学的认识有显著区别,它不是概念,不是抽象的逻辑思考.但是,美的认识也不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是单纯的感性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认识的根源无疑是在感性认识里面,但美感认识与感性认识毕竟有本质的区别."(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第30页)美感的认识虽然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且始终保留着感性的因素,但它毕竟是以理性为主的认识活动,与感性认识有质的不同.在美感中,人们往往不经过明显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不需要抽象的逻辑思考,就能直接感到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层次性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或种类是美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形态(种类),是最一般的美学范畴,这在我们的美学著作中似乎是没有疑义、不成问题的,三范畴也基本上是这样并提的。然而,我认为,正是在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形态划分中却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可以说,目前关于美的形态的划分正处于一种逻辑错误当中。有鉴于此,我觉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悲音为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我们感到熟悉而陌生。熟悉其艺术原理 ,但上升到美学范畴似乎又感觉陌生。我们拟以“悲音为美”的原始涵义以及审美特征、心理感受、社会基础、创造主体等方面 ,来说明“悲音为美”作为美学范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翻开国内已出的一些美学著作,其目录中大概尚未出现“野美”这一美学范畴。迄今为止,似乎也未见过专题论文正式将“野美”纳入美学范畴并且沿着美学的阡陌探索一番。《光明日报》1989年5月21日发表过一篇谈“野逸美”的短文,认为“野逸美”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惜只有一两千字,论及的也仅是“野美”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正> 拙著《美学问题论稿》出版了。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把该书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于是草成了这篇短文。在这里我试图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觉得我们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上来解决。我们研究美学,研究美和艺术,首先就要问什么是时代的美学,什么是时代的美,什么是时代的艺术,不能抽象地、一般地谈问题,而应历史地、具体地谈问题。抽象的、一般的美学是不存在的,抽象的一般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具体存在的,只有古代的美学、近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古代的美、近代的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